现代散文
略谈当代散文的发展走向
摘要: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主要是指目前散文向哪些方向发展。我们要着手研究的是当代文坛散文的现状,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文坛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读者大众和文学评论家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看法、评价,从这些作家和作品中我们要提炼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学价值。关键词:当代散文;现状;评价;价值;走向八十年代,众多散文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推动了散文的变革,直到九十年代,散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朝着各个领域更加深入、更加广阔地涉猎,雅、俗散文相互影响和激励着彼此共同前进。一、当代散文的现状在大散文、学者散文、新潮散文等蓬勃发展的同时,女性散文、通俗散文等形式也在大面积播种,散文朝着多元共生的形式以不可抵挡的势态在文坛叱咤着。九十年代的散文打破以往单一抒情言志的散文形态,向其他领域进军。哲学、历史、心理、文化等方面都与当代散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散文作者不断向并从这些领域挖掘出与之契合的交集。并且,散文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读者大众的需求不断改变着。因此,适应不同需求的雅俗散文应运而生,各类专门化、多样化的报刊杂志也随着蓬蓬勃勃地
余秋雨散文|赵忠祥朗诵,都江堰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特征;文化忧患;戏剧色彩1.余秋雨及其散文作品概述2.余秋雨散文的基本特征2.1叙述意识较强2.2思考力度较强2.3散文语言凝练2.4蕴含文化忧患2.5戏剧色彩浓厚3.结语
深情散文|陈强配音|抖音精品|朗诵|美文,余秋雨:我在等你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部分网友评论:这首《我在等你》,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爱和等待,表现最多
互联网传播中的“散文理论”
我找到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如果我们把不同阶段的传播策略比作写作文,作文写好了就是传播工作做好了。1.0的传播就是写好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1.0时代的传播就是要告诉客户我的店子在哪里,有什么可以买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把这些都表达清楚了,这时候的传播工作也就成功完成了;2.0时代的传播就是写好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理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提出自己的论点。放在传播上,就是要找到品牌和产品的诉求点,让客户拥有购买我们的心动理由,然后就是寻找充分的支撑点支撑这个诉求点;3.0时代的传播就是写好散文散文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因为在一盘散沙的3.0时代,我们如果要让客户有选择我们的理由,前提条件是要吸引客户的关注,所以,我们需要像写散文一样追求可读性;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有
抒情散文演讲稿
慵懒的阳光,静静流泻在锃亮的窗外。透过叶的缝隙,我依然能感觉到他的温暖。风吹过我的发,流动着一丝雨的清新,氤氲着飘散在空气中,袅袅婷婷,妩媚着我的脸颊。不知道笑起来还像不像那朵粉色的樱花?流年,静然无声。摊开五指,她从指缝间流走;张开眼睛,她从视线外飘过;轻轻呼吸,她从鼻孔里窜了出来……河畔,柳烟正冒着新芽,婀娜多姿的腰身也被收藏在这个季节之后。倒是小鸟儿,时不时叽叽喳喳的窃窃私语着,摇荡了那一湖潋滟的春光。你总在不经意中向我走来,轻轻抚摸着我的文字,在我的文字上面静然栖息。常常你用欣赏的眼光,触摸我灵魂深处的果敢;常常你用委婉的语言,传递给我独到的观点;常常用宽广的胸怀,容许我在你温馨的田园里稍作停歇。因而,遇见你,是美丽的!这样的美令人窒息,让人怀疑“艳遇”的真实存在性,竟而不敢质疑这一场邂逅的保质期会有多长。更不想去问,不想去猜测,只想珍惜着现在,珍惜着与你在一起的时光。烟雨红尘里,为何与你相遇在茫茫网海?这个问题,可能太过幼稚。可喜的是,我们就这样不期而遇了,没
诵读经典演讲稿散文
宋月娥 2006-02-14 10:26:38 中华文化特别是诗歌文献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其中有治国安邦之策,有教子理家之道,有志庆寄情,有述怀言志,有咏物喻理,有讽喻记史。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哲理。“造烛求明,读书求真”,让学生尽早熟读一些有价值的诗歌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本源,便捷地汲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上,得以迅速成长。 我们班级自一年级入学以来采取不同形式让学生诵读了诗歌、名言警句数百首,而本次以“中华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班会正是这一活动的拓展和延续。 此次班会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对中华古诗文的了解,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从学习、咏物、叙事、抒情、言志、喻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并借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整节班会课所囊括的中华古诗文词句近百首,通过形式多变的诵读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活动中。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第一部分孔子《论语》中有关学习方面的的精彩言论,借此还可以
语文教学中散文与小说教学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
据笔者观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混淆了文体特征,致使学生阅读不知从何下手,造成了教学的低效、重复。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领悟新知识。所以,在不同文体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抓住文体特征,抓住作品的核心价值,抓住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充满活力的。散文的写实绝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之下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所思。如《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其心灵中独有的镜像,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所未见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儿时迅哥眼里、多年后作者心里的长妈妈。散文的文体特征是“贵在有我”。所以,品读散文就是要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感悟、经验和情感。小说是虚构的产物,小说家的一个基本目标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而人物形象的思想容量和艺术水平,则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是作品价值的集中体现。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通过曲折的情节、离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迷失与探求中逐渐找到自我的乔峰,这个臻于完美的艺术形
散文作品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活动的途径分析
散文作品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教什么与该怎样教两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活动(即怎样教)的组织与展开。散文作品教学与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教学一样,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让学生在感知、欣赏、理解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认知作品中的生活世界。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把阅读的视点直接指向人的心灵,关注人的命运,追求、探索人文价值,并带着强烈的情感去拥抱这个价值,它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为基础,以想象为主要手段,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一堂好的散文作品教学课,中心应当是围绕学生的学情、作者原文本、学生心中的文本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原有文本的内容、主旨、表现形式,创造出新的文本——这个文本应该是基于学生阅读的感受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文本,并且越完美越好。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含阅读经验,且这种经验会影响着读者对文本认知程度的深浅);二是文本所具有的特质。这两者结合,就是散文作品教学内
江苏泰州市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闲来翻看今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最后一段阅读为肖复兴的散文《拥你入睡》,思考命题人所设置的几道试题,不仅陡生疑问:散文到底要教什么?考什么?散文到底教什么、考什么是社会时代的需要决定的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学生发展的需要”指的是学生个人的需要还是社会、时代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学生个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不同时刻还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不管多么先进的教育系统,不管多么高明的课程设置,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当然笔者的意思绝不是可以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也不意味着就要抹杀学生的个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的。我这里所讲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指的是某个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最低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存下去,简单地说,就是要能活下去,要能很好地活下去,要“活得有尊严”。但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课程也在随潮流而动,这一点可以从
关于媒体和散文共成长
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大众传媒的催生是关键因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流行一种“极通俗的杂志文体”,这一杂志文体的译介与创作,主要由论语派期刊推动,进而影响到很多期刊,最终成为孤岛与沦陷时期上海的重要文体。一、论语派期刊对“杂志文”的理论倡导“杂志文”一词是英文“MagazineArticle”的汉译,其实质是一种媒体文体。报刊杂志是其存在的唯一载体。中国杂志文是随着晚清、“五四”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20年代鸳鸯蝴蝶派期刊载有大量杂志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阶层的需要。正式将这类“杂作”命名为“杂志文”一词的,是30年代的论语派期刊。论语派主将林语堂创办《论语》,在30年代文坛刮起一股幽默风。于1934年创刊的《人间世》半月刊,在《发刊词》中指出“人间世之创刊,专为登载小品文而设。”在林语堂看来,当时中国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要么“有益无味”,要么“有味无益”。要改变这两种不良倾向,“非走西洋杂志之路不可”。《人间世》从第15期起辟“西洋杂志文”栏目,“杂志文”一词被正式提出,这一文体也由此得以专门的提倡。林语堂以自身在文坛的地位,
关于浅论丰子恺的抗战散文创作简论
摘要:丰子恺散文的创作既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又有不同的阶段表现,尤其在抗战期间的散文创作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控诉了敌寇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抗敌决心和对抗战胜利前途的坚定信心,对鼓动抗战、推进抗战文艺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丰子恺抗战散文创作特征 丰子恺是一位在漫画、书法方面有着很高造诣的艺术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绩卓越的散文家。从20年代至70年代,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出版过多种散文随笔集,尤以“缘缘堂随笔”闻名。他的散文随笔内容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作者以其广博的爱与同情关注着生活中的真善美。由于作者散文随笔的创作历时较长,其间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作品也表现了这一时期作者的思想发展,可以说既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又有不同的阶段表现,尤其在抗战期间的散文创作,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如柯灵所说:“激昂、慷慨,这是丰子恺抗战时的呼声。” 丰子恺抗战期间写的散文,除了一部分散见于当时的刊物上,基本上都包括在《丰子恺近作散文集》和(率真集》中。 抗战爆发时,丰子恺正闲居在故乡石门湾。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下旬
关于中班散文欣赏《芽》活动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初春的一个上午,天气有点冷,有孩子冷不丁地告诉我,昨天他和爸爸在楼下散步时,发现小树发芽了。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说出了他们的发现:在幼儿园、公园、马路上也发现了芽。他们用稚嫩的双眼发现了春天的秘密:芽。“除了小树发芽,还有哪些植物发芽了?”“小芽长得又是什么样子呢?”“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住在哪儿?”“它又是怎样生出来的?”寻找“芽”的妈妈、寻找“芽”生活的地方成了孩子们迫切要了解、真正想知道的话题。于是,我设计和开展了散文欣赏活动《芽》。【活动设计思路】散文欣赏活动《芽》的季节性较强,可行性也强,它挖掘了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亦是一篇文字优美、篇幅短小精悍的精美散文,寓意颇深。散文中的嫩芽是“胆怯的小姑娘”,娇嫩、脆弱、胆小、害怕,“小姑娘”的生长需要太阳照耀、春风抚慰、雨露滋润,在大家的悉心帮助、照顾下,“小姑娘”感到温暖、亲切、舒服。渐渐地,“胆小的小姑娘”勇敢地抬起了头,在阳光、雨露、春风的关爱下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美丽的小女孩,在春光里欢笑起舞。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散文中芽的娇嫩、脆弱,顺应孩子发展需求,我们走进自然,
关于四季的华章——评冯骥才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 要:冯骥才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美风格,作家细腻的笔触、自然美的呈现、情趣盎然的文风、情景理交融的说理方式都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底。关键词:自然美 情趣 人生哲理冯骥才散文就像一首闲适诗,娓娓而谈,很少有情感的大波大澜,平缓而舒畅,像溪流涓涓流入读者心田,同时这首诗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获得却是在不经意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冯骥才散文创作的艺术美是多方面的,他的四季篇《逼来的春天》、《苦夏》、《秋天的音乐》、《冬日絮语》,可谓冰山一角,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窥探到来自作家心灵的声音。冯骥才感悟自然的心是细腻而敏锐的。在《逼来的春天》中,作家提出“春天是最先闻到的”,散文是“真”的艺术,假如作家没有切身体验,怎麽会得出这样贴切的结论呢?春天的味道会让人“一阵惊喜,一阵激动,一下子找到了明天,也找到了昨天”,当你用力寻觅时,它却消失了踪迹,使人怀疑“它只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作家执意寻找春天的踪迹,由湖边的坚冰写起,天气好时,湖面偶尔有些水,但寒飙一过又被冻结,到冰面陷落,冰洞出现,冬的伤口难以愈合,到冰块一点点融化,春天一点点降临。作家
浅议怎样进行中考散文阅读
近年来,散文因语言的优美,含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而成为受到了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但读罢一篇好的散文,有的同学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文章所云,不明白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因此,散文要读,也要会读。其实,读懂一篇好的散文并不难,下面我就谈谈如何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其方法为:一、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二、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三、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
关于营造书卷味的散文课堂
一直以来,都觉得散文教学不易驾驭。但是,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备受中考语文命题者青睐的一种文类。纵观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板块,主要考查的就是散文。我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考散文阅读题失分最惨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18分的一篇散文阅读题得分不够10分。为什么?我一直纳闷。通过学习国陪课程《初中散文解读与策略》,我似乎悟出了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学生层面讲,被称为“读图一代”的90后,更多的是面对精彩的电视节目、新奇刺激的网络游戏、露骨缠绵的言情小说,离优秀的文学作品渐行渐远;从我们教师的层面讲,对文本解读的肤浅、标签化(解读错误),导致教学实践中支离破碎的讲析破坏了散文的整体美、诗意美。认真听了毛洪其关于散文讲座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翻阅了我最欣赏的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同事们交流教学心得,都形成一个新的共识:散文教学应该重视营造书香氛围。以下是我通过与网上同伴的交流和校本的交流,总结自己实施教学活动和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点滴感悟、心得、收获。一、圈点评注——训练良好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
怎样写好景状物散文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 而且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作文这半壁江山如此重要,而大多数学生面对写作往往是望而生畏。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多年以来,尽管广大同仁十分关注这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在一个较低层面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固然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基本功有一定关系,但不会运用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也是显而易见的。有鉴于此,我想,教师倘若注意结合课本上那些优秀的写景状物散文(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梭罗的《神的一滴》、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加以适当地点拨和引导,归纳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并让学生将这些篇章熟读成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例子,胸中有技巧”,即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学生只要善于借鉴、内化并运用,这种文体写作必会得到改观。写景状物写作技巧(即“一巧二面三多”)一、 “一巧”巧妙恰当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例:《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
怎样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 散文讲究文采,取材广泛,要真正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理解和分析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令人玩味又有文采的重要语句语句。所谓“重要语句”,指的是在文章中对于思想内容的表达和结构层次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的语句,如首括句、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指的是基本义、象征义、引申义、修辞义等。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之别。“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其次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深层含义),即在一定的语境句子中的临时意义。这一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那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紧扣主旨,仔细斟酌事实上,要想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了解。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气太
关于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就不应该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法”去分析肢解这篇文章,只能使它化为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也无法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探索,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借助想象的翅膀,把沉默的铅字化为激情的语言,把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优化散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从广度和深度去领悟文章,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健全人格,享受诗意的人生。一、由“言”及“心”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语言表面看似松散,实则表现了同一个
浅谈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创作的意义
摘 要:艺术都是有相同之处的,文学与电视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电视散文这种荧屏艺术,更以语言精致、短小精悍、艺术精湛的节目形态给五彩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甚至使电视艺术的文化品位获得了提升。本文试就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的创作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进行思考,以求教于大方。关键词:余秋雨;电视散文;创作;借鉴一、引 言电视散文具备浓厚的抒情色彩和丰富的文化韵味,是一种优雅、舒美的艺术表达形式。电视散文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融合,再现和升华了文学作品中纯真至美的意境[1]。在当今振兴文化的大背景下,电视观众在厌恶了一些低俗乏味的电视作品之后,就更加希望寻找一些深蕴有品质内涵的电视作品。众多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已经偏向于有思考内涵的节目。电视制作者必须抓住电视散文的文学特殊性,把握电视的视听功能给这类散文带来的相应的艺术优势和特定的文学要求,把深邃的哲理,广远的意境,悠远的人生况味和深长的生命意蕴融于文字,经过文字、音乐、画面的唯美组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电视文化的品位,响应观众寻求心绪宁静、感受
试议散文体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之伦理道德观
论文摘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的“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为创作基础,通过对各类不同人物的言行和思想感情的描写,客观地概括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命运及相互关系的揭示,表达了善必将战胜恶的伦理道德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论文关键词:散文体;菲尔丁;《汤姆·琼斯》;伦理观一、菲尔丁及其“散文体滑稽史诗”理论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他早年从事戏剧创作,尤其致力于喜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希望像以往的喜剧大师那样,以喜剧的形式达到讽刺现实、针砭时弊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他的剧作虽然广受好评,却由于抨击朝政而被禁止上演,菲尔丁本人也由此遭受迫害,结束了他的戏剧生涯,生活陷于困顿之中。为了养家糊口,菲尔丁曾经从事律师、编辑等职业,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也更加奠定了其创作的价值取向。在整个英国文学发展史上,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长篇小说《弃儿
关于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语言环境中,这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指的是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中。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关于技巧拨开迷人眼的乱花——散文表达技巧的梳理及运用
随手打开一本高中语文辅导材料散文部分,大量的术语让我们眼花缭乱,反复、反讽、白描、衬托、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等等各个妖娆万分,初入其中正如身陷万花丛,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借助梳理才能从中走出来,其中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就是非常必要的。从不同艺术手法的作用可以来试分析一下。从文学艺术类和绘画艺术类可以这样区分:文学艺术类包括象征、反讽、对比(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绘画艺术类包括烘托(渲染)、白描。同时还要进行同类比,比如对比和衬托,衬托不是对比,衬托中两事物主次分明,对比中两个对立面是平等的;衬托的目的是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再如烘托和渲染,烘托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指从旁边着意描绘,从而使主体更加明显突出。如水墨画的“烘云托月”,画的是云,显现的却是不着一笔而皎洁如雪的明月。文学的渲染手法是通过对环境、气氛、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加强艺术效果。环境、景物的描写也是渲染常用的方法。掌握了这些可以试着分析灵活运用。如(2009年天津卷)《老屋》问题: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