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


浅议现存传统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现存传统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史》 大调曲子 《康熙词》 教学论文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理论必修课,教学中,运用现存传统音乐实例,使学生加深对古代音乐形式的理解。河南大调曲子与宋代的说唱音乐形式唱赚在表演形式和音乐体制上有相似之处,大调曲子《康熙词》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曲牌,以及曲牌到底以何种方式进行连接。《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学习《中国音乐史》课程,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古代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而且为其在演唱或者演奏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还处于滥觞阶段,音乐师资的缺乏是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后来,经过1982年教育部委托山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的培训,以及1984年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音乐史讨论班”和1986年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座谈会”等活动,《中国古代

2012-02-15

浅谈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论文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交流西方音乐论文摘要: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但是,改革开放后,外来的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倾向。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总结。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加便利于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音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比用语言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它还有一个特别的有利条件,就是乐谱是通用的,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音乐,通过五线谱,相互都能演奏,这就更加便利于相互交流。同时音乐也是现实的反映,对生活的批判。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因为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和外在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由这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产生出各种有特殊性的意识形态,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远古时期,鉴于自然、社会环境的迥异,造成了中国各地

2012-01-09

关于专业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共同课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中国音乐史 共同课 授课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专业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共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以教师角度,提出进行改良的教学思考。中国音乐史作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必修课程由来已久。作为音乐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存在和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经过几代音乐专家、学者的辛勤研究和探索,使这门课程持续深入和丰富。而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改善这一局面,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从学生角度分析,以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有两个主观条件:学生能力和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讲,学习动机十分重要。对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是造成对该门课程接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在实践中又难以发挥作用,这其中也不乏存在“重技术轻理论”不良取向的部分学生,从而对该门课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就抱着应付考试、拿学分的态度来学习中国音乐史,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研究中国音乐史的目的与意义。学习中国音乐史的目的就是

2011-10-28

关于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在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意义

摘 要:在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突出音乐作品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不仅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研究型教学理念,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形态与文化两个层面,全面理解中国音乐,更好地从事音乐创作和分析、演绎中国音乐作品。关键词:中国音乐史;研究型教学;形态特征;文化解读 在当今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教师在努力探索提高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具有创造性特色”的研究型教学理念更是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音乐作品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这个侧面,去探讨研究型教学理念在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运用,并阐发其重要意义。中国音乐作品,尤其是传统音乐作品,多具有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典型的形态特征。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讲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听听音响,就忽视了音乐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难以达到研究型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了解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直观

2011-07-20

试论西方音乐史课中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论文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多媒体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具备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形象的声音、画面展示教学内容。这无疑给课堂教学增添新的内涵和活力,也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辅助手段,无论从多嫌体的制作或应用角度看,多媒体都存在相当高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如何使多媒体这一崭新的表现形势在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则是我们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问题。一、巧用媒体,锦上添花1.通过媒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然而,在高师教学中,艺术类学生 “重艺轻理”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学习理论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授文化课(英语、政治等)的教师经常为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而大伤脑筋。在专业理论课程诸如音乐美学、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当然也包括西方音乐史)等

2011-04-15

浅析求新不忘本——对高校音乐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音乐史;教学方法;多媒体论文摘要:多媒体在高校音乐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一、研究背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学校教育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重大抉择,它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注人了新鲜的血液,它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校的专业音乐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了各门专业技术课与理论课,特别是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中。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人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在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手段,也带来了一些教学问题。主要包括:</p

2011-04-13

论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中音乐本体分析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在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渗透音乐本体分析的重要性。《西方音乐史》教学应当把音乐本体分析作为考察音乐历史的立足点,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具体声音结构和技法层面的分析与探究,深入音乐的内部去分析西方音乐本体形态嬗变的历史。关 键 词:《西方音乐史》音乐本体音乐思维《西方音乐史》是高师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音乐史论课程,它主要论述西方音乐中的各种音乐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对这种演变过程的哲理性思考。在音乐各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化和深入的情势下,《西方音乐史》在构建合理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习《西方音乐史》,既是对学生已有的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补充、丰富并加以整合的过程,又是对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溯源、求证、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西方音乐史首先应当是西方音乐本体形态嬗变的历史,是作曲手法演进的历史。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历史的目的是认识和揭示西方音乐在发展中的各

2009-01-22

浅谈音乐史中三种不同类型的作曲家

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物品是怎样制作的。不过,每当谈到一首乐曲是怎样写成的时候,他们就爽快地承认自己完全迷惑不解。作曲家是从哪里开始创作的,他怎么能持续地写下去----也就是说,他如何学会这门手艺的并从哪里学会的完全被一片不可穿透的黑暗所包围。简而言之,对大多数人来说,作曲家是个神秘的人物,而他的创作室则是一座无法接近的象牙塔。我认为实际上在音乐史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作曲家,每一种作曲家都以不太相同的方式构思音乐。最能激发公众想象力的是自然地富有灵感的作曲家----换句话说,就是舒柏特类型的。当然,所有的作曲家都富有灵感,但这种作曲家的灵感更为自然。音乐简直就象泉水似地从他内心涌现出来,他甚至来不及把它记下来。这种类型的作曲家可以从他多产的作品中辨认。舒柏特在某些月份每天写一首歌。雨果¡沃尔夫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的创作与其说是从一个音乐主题开始的,不如说是从一首完整的作品开始的。他们都擅长于写比较短小的作品。即兴创作一首歌曲要比即兴创作一首交响曲容易得多。要持续在长时间内自然地获得灵感是很不容易的。就连舒伯特也是在处理短小的乐曲形

2008-01-21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

《音乐史学原理》① 一书似乎只能出自德国学者之手——因为它的思维深度和力度,也因为它的视野宽度和广度。当然,此书所关心的主题对象——音乐及其历史——本来就是德国文化的精粹所在。而作者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 1928~1989)② 在触及这个主题对象时,论述角度又带有浓重的哲学辩证色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此书的“德国性格”。音乐圈中,时常听到“德国式的演奏”与“德国式的音色”的说法。与此相仿,在本书中,我们就遇到“德国式的思辨”与“德国式的写作”。 这种德国式思辨与写作的特色之一是刨根问底:透视习以为常的现象,以洞察旁人未见的本质;剖析法定认可的惯例,以追问心照不宣的前提。依照一般的看法,音乐的历史,无非就是音乐发展历程的记录与解说,人物、作品的编年整理,风格、流派的脉络爬梳,外加时代精神、思想氛围以及社会建制等等方面的编织架构,林林总总,错落有致,也就此可以宣告音乐史这个特殊学术写作样式的成立与成型。但在达尔豪斯这个具有典型“德国式头脑”的学者眼中,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在这本原来被命名为Grundlagen der Musikgeschichte的论著中,达尔豪斯从

2008-09-08

管窥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家”概念

内容摘要:文章以西方音乐史中惯用的断代史为时间范畴,结合实例分析“音乐家”在各个时期所特具的不同社会角色与地位。关 键 词:音乐家 西方音乐史纵观西方音乐史,从古希腊罗马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我们发现从事音乐之士的角色、地位明显不同,而当下的“音乐家”概念应该是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才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笔者拟简要分析西方音乐史中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家”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以期有助于理解西方的音乐作品及其历史。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雾霭中的音乐家那时的具体音乐现已无从得知。文献中记录有弹里尔琴的阿波罗和吹阿夫洛斯管的狄奥尼索斯。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是先哲们的“音乐”观念及思想。毕达哥拉斯的“音程可用数学比率来表现”使人们对音响及它们间的关系持理性态度;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具有道德力量;波伊提乌说:“音乐是一门用理性和感官仔细鉴别高音低音之别的学科。音乐家是有教养有理性的思想家,能评判演奏家和作曲家。”由此看来,古代真正的音乐家应该先是哲学家和评论家。另外由于音乐与诗歌、戏剧和舞蹈密不可分,音乐家还担当诗人、剧作家的角色。总之,那时的音乐家远

2009-01-07

再现有声有色的中国音乐史

内容摘要 :中国音乐史作为我国高校音乐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各类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分析现阶段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的矛盾入手,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措施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探讨,旨在为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关 键 词 :中国音乐史 教学 改革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存在的矛盾与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了音乐教育标准、艺术教育标准,这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创造性人才改革步骤中的重大举措之一。因此,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基础音乐、艺术教育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中国音乐史作为我国高校音乐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各类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与文献,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矛盾:第一,课堂教学课时量减少与课程内容繁多的矛盾。目前应教育部文件的要求,音乐史论课程的教学周期已有所压缩,部分院校甚至只有一学期,使得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得紧张和繁重。第二,教学手

2009-02-02

关于“重写音乐史”论争之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以大历史的眼光,回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发展历程和20世纪中国音乐的四次思潮,认为“重写音乐史”的论争折射出的问题是音乐史学学科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写史——对纯学理之思索,并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学理、学科建设的角度来思考“重写”。关 键 词:重写音乐史 音乐思潮 学理 学科建设 “重写音乐史”论争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领域近年来的重大事件。从文章发表的时间上看,1988年戴鹏海第一次提出到2007年,主要论战人物约15人,主要论文20余篇,主要论战阵地是以《黄钟》为首的约8个期刊。内容从挖掘因过去“左”的思想而被“遗忘”的音乐家、音乐作品,到集中焦点评论中国大陆唯一正式出版的近现代史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汪毓和著),再到业界学者们思考如何写史,以及对纯学理之思索,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对此论争,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其所折射出的问题。 一、回顾“重写”论争爆发前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发展历程 1.1925年王光祈著《各国国歌述评》一书,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观察近代中国音乐的某些历史现象。 2.1936年李树化撰写了《中国现代艺术史》,

2009-02-02

关于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研究的思考

对于艺术史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史学,由于艺术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就使得音乐学界研究者们除了采用一般史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必须借助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来充实和丰富艺术史的研究。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已成为音乐学各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当代西方音乐史学界已经把触角延伸到更多的方法中去,试图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的历史。 一、过去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从80年代开始,音乐学界对方法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等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单一的方法不利于音乐史学的研究。并对惯常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无论是孤立叙述事件的历史还是简单地把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的方法照搬到音乐史学研究的方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同时,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近年来,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趋势逐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于润洋先生提出:“历史与逻辑是音乐理论发展的两大基石。”从某种程度而言,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对于音乐而言就是历史与美学的统一关系。其实,就音乐本身而言,作为音乐史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所

2009-05-07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它们在亚 洲音乐史中却并非如此,乐谱在音乐演奏和实践中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与西方音乐 相比可以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其数量也十分微少(相对来说中国和日本较多 一些)。但不同的是理论书籍、美术、戏剧却相当丰富。以中国为中心,日本、朝鲜在 一般的史书中以音乐制度、乐律理论、历史沿革以及音乐美学等的记录得到了充分地整 理和叙述。它与音乐家的传记不同,音乐史叙述的整体与音乐的本身同时得到记录。在 亚洲,除文献史籍外,考古资料也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 竽、瑟,三号墓出土的筑等乐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陶埙等。除了出土文物外,美术上的壁画、浮雕等也 十分丰厚多量,我国新疆地区的库车、吐鲁番,甘肃的敦煌、麦积山,以及柬埔寨的吴 哥(Angkor)、

200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