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关键词】 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1.2 复苏方法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
麻醉恢复室常见全麻后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张 斌, 邓立琴, 孙春梅, 史金红, 李淑芳【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接收的8232例全身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7.1%,女性52.9%,平均年龄(40.4±20.5)岁(5d~82岁),平均停留时间43min(20~270min)。结果 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术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并发症;麻醉随着麻醉方法的改进、麻醉新药的研发应用和麻醉监测技术的完善,全麻患者术毕苏醒的速度明显缩短,清醒的质量明
浅谈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
作者:戚引芝,黄九香,田金红【摘要】 目的 帮助人们认识便秘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使其重视自身健康,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及时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便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保健,正确看待便秘对自身造成的危害。结果 通过对便秘患者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后,患者能正确认识便秘对自身的危害并积极参与治疗。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便秘的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取保健措施,可有效减少便秘对自身的危害。【关键词】 便秘;护理;健康宣教现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人们压力也随之加大,便秘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重视便秘对自身造成的危害,直到出现自觉症状才引起重视。护士可以通过健康宣教的形式帮助人群增加对便秘的知识,使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就诊,减少因长期便秘而引起的疾病。1 便秘的原因1.1 精神因素 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强迫观念等精神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引起便秘。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
BIS用于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指导异氟烷吸入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指导异氟烷吸入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行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3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麻醉诱导,术中以0.8%~3%异氟烷吸入和标准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维持麻醉。BIS组术中调整异氟烷的浓度使BIS维持在40~60,对照组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调整异氟烷浓度。术中每5 min 记录患者BIS、吸入、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等,手术结束记录自主睁眼、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和达到Aldrete改良评分9~10的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IS组手术期间的BIS升高、术中异氟烷用量减少、呼气末异氟烷浓度降低,从手术结束至自主睁眼、自主呼吸和Aldrete 9~10 的时间缩短。结论 BIS指导异氟烷吸入能减少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异氟烷用量,加快患者麻醉恢复,有利于尽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关键词】 异氟烷;脑电描记术;垂体腺瘤;麻醉恢复期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
冲洗液温度对腹腔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关键词】 腹部手术腹部手术一般需要腹腔冲洗,特别是胃肠穿孔手术因其腹腔污染严重,常需要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水的传导作用可带走大量热量,而使病人术中体温降低明显。手术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术后麻醉恢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尽量减少因腹腔大量冲洗而使病人体温过度降低,是手术室医护人员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旨在探讨冲洗液温度对腹腔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1999年3月至2006年7月胃肠道穿孔手术病人(腹腔污染严重,需要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0~5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人术前体温正常,无呼吸、循环及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1.2 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按需要输入胶体和晶体液。输入的液体均不加温,室温维持在22~24℃。用太空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体温。两组病人均采
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工作程序;护理管理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本科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和借鉴前人经验,自行制定了一套护理工作程序,所有护理工作人员都遵照护理程序工作,做到忙而不乱,有条有序,有效地保障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做到医护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1临床资料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行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共4 532例,其中男性2 900例,女性1 632例,年龄15 d~95岁。小儿453例,老年患者1908例。通过麻醉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2方法2.1自制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①按时到岗,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②收治患者,第一步:首先接好呼吸机;第二步:接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第三步:面对面交接班,主要包括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体位、出入量、引流管、全身皮肤情况等;③保证患者安全,约束好患者,严防坠床、
麻醉恢复室对腭咽成形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腭咽成形术;呼吸道;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病,其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目前我院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送麻醉恢复室,经过严密细致的呼吸道观察及护理,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及拔管后的危险期,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未发生麻醉相关死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男58例,女3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2.5岁,体重指数31-35,平均33.5;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舌后坠12例,拔管后喉痉挛5例,烦躁8例,在麻醉恢复室停留50-180min,平均80min。2 护理2.1 气管插管期间的护理 (1)一般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肺部听诊,观察胸廓运动、面色、口唇、四肢末端皮肤颜色,血氧饱和度指数,做好记录,并向麻醉师了解麻醉用药情况及有无插管困难,有无松动牙齿[1]。(2)严格掌握拔管指征:病人神志完全清醒,呼吸道通畅,使用肌肉松弛剂者肌松作用消失即握手有力,抬头5s以上,停止吸氧10min血氧饱和度大于95%,手术部位无活
烧伤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护与处理
加强患者手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护与处理,是为了保证患者术后安全和促进患者的康复。烧伤患者停留恢复室期间,关心其体表变化很重要,但最需要关心的是如何维护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稳定。保证代谢及体温调节的平衡,并予以适当的镇痛。1 血流动力学监护与处理烧伤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可持续致伤后48 h之外,先前的经验显示,烧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或)继发性肾衰。补液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的主要措施[1],故应及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及尿量作为。烧伤后大量儿茶酚胺的释放,使得血压易产生升高的假象;心率并不能精确反映老年人机体对低血容量的应激;对于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动脉置管所带来的并发症远较其他患者高,而且在毛细血管渗出期,中心静脉压也不能准确反映血管物。尿量是补液是否合适的最可靠指标,它除直接反映肾血流外,还常被作为其他器官灌注的指标。动脉血气中的酸碱平衡值对于合适的灌注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持续的碱缺失提示灌注不合适。认为,对于烧伤患者的监测目标是:心率<120次/min,平均动脉压>60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