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论文摘要:自2003年以来,为了控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中央政府密集地出台了许多措施与政策。然而,严峻的现实是房价的直线上升和全面上涨。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几次房地产宏观调控进行回顾与评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前几轮宏观调控未能奏效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高房价的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一、对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梳理及评价自2003年以来,为了扭转房地产市场过热态势,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的举措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调控的初始阶段(2003~2004)2003年以来,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高的现象,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有些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于是从2003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这一阶段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调控的主要内容是关死土地、信贷两个

2015-02-15

试析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

论文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合法进行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是解决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前提。而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对业已发生的国家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评价和纠错,就凸显出重大意义。本文认为学界对宏观调控监督权的研究尚比较薄弱,现阶段如何更合理地配置宏观调控权并完善其监督机制,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关键词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权 监督一、宏观调控权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一)宏观调控权运行机制 有学者把宏观调控权配置原则概括为:决策集权原则、执行分权原则和权力法定原则。 对于宏观调控的立法,笔者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行政权力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引导作用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修改、废除法律,从法的本质来看,法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规范,而现状是,中央行政机关制订的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政府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已趋向于模糊了与法律的界限。现行法律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是在国务院计划部门编制后报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享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同时国务院事实上也拥有着极大的“

2013-05-16

宏观调控行为之可诉性浅析

摘要: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正当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失灵”;二是宏观调控能够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的最终标志,是司法可以也能够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审理与裁判。认为宏观调控行为具有不可诉性的观点在理论上因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理念而不合时宜,在实践中则可能因应人治的需要而十分有害。虽然要实现宏观调控的可诉性在目前还存在许多障碍,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宏观调控可诉性的理由。通过对现行司法制度的改革,以建立“公益诉讼”为突破口,辅之以“法院之友”等手段,宏观调控的可诉性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宏观调控/法治化/可诉性前言 基于历史的演绎与观念的推导,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市场失灵作为市场的内生品格而不可避免,通过来自国家的干预以有效消除市场的负面效应,也便具有了正当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成了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虽然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手段、重点和程度因各国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重要手段的宏观调控,则以“国家经济管理行为的最高形式”[1],而几乎为当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所运用。然而,这种隐含了秩序建构主义逻辑的行为,

2012-11-20

关于宏观调控与微观雕凿

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感到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初中校园里,班级活动的开展几乎都仰仗班干部的组织与领导。因此,没有坚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很难带出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所以,建立一支积极、向上、有胆识、有魅力的班干部非常必要。 一、宏观把握,积极扶持,重点培养 刚刚组建的新生班,师生彼此陌生,接触几次便会发现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善于表现自我,有的腼腆不苟言笑,有的自卑情绪低落,有的自大目中无人……面对各种情况要挑选称职合格的班干部确实不易,所以首先应宏观把握,全面考察,然后重点培养,大胆任用。 1、全面撒网,重点培养。新生班活动较多,有广播操赛、成长杯篮球赛、知识竞赛等等,针对这个特点在活动中考察、培养班干部是明智之举。活动中那些表现积极并有一定组织才能的学生往往是可以信赖的;劳动中不拈轻怕重,而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可以作为考察对象;生活中那些关心同学、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可以作为培养对象。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筛选淘汰,确定重点,进行培养。2、因材施教,重在督

2012-09-07

浅谈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财政1 金融危机的影响(1)背景。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经济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全球经济步入寒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的出口需求的萎缩,我国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国内影响。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出口占GDP比率约为40%,外贸依存度约为70%,世界经济衰退会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危机从外部增大了我国加

2011-12-19

浅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问题研讨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当前,为了控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应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 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1.1 房地产市场过热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9382、25280、30580、3623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1.8%、30.2%、20.9%、16.1%。虽然增长幅度相对有所下降,但以2009年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当年GDP的10.8%,仍远高于国际公认5%合理水平。在我国GDP增速保持在7%-10%水平的经济高速增长大背景环境下。加上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暴利吸引,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热度持续上升,房价持续大幅上涨,超出了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房地产商品已经失去其最初满足居住需求的目标,日益成为投机的手段以获得炒房利润和规避通胀。 1.2 房地产市场规范性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正处在由房地产开发为主的阶段向房地产投资为主的阶段的过渡阶段,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开发、交易、中

2011-12-14

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房地产 宏观调控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房地产業发展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以保证我国房地产業健康有序发展,从而确保我国宏观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下能保持较快平稳运行。一、当前我国房地产業存在的问题1、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如前文所述,我国房地产行業中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除了大型房地产企業能够通过上市的方式直接融资外,其余的房地产企業自有资金比例相对较低,而其他的融资途径又很少,基本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银行的系统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旦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转向衰退,市场风险便由银行来分担。在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一定会从财政拨款来填补银行呆坏账漏洞。在内需没有被有效刺激的情况下,实体行業不景气会使财政收入不足,于是地方政府会着力把土地价格卖得更高,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现象普遍房地产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无

2011-11-06

浅议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与我国的宏观调控的完善

论文关键词:宏观调控 凯恩斯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本文以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些建议。2007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CPI较高与央行3%的控制目标相差甚远、外贸顺差较大、投资结构失衡等,显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很明显的通胀预期。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可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一、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的基本内容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与实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全面危机之时。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并非可以完全的进行自身调节,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非是万能的,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失业是必然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不稳定的,所

2011-11-04

宏观调控背景下海南省信贷运行形势探究

: 论文关键词:海南省 信贷运行 特征论文摘要: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积极参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年活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贷款增量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本文在分析海南省2011年上半年信贷运行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海南省信贷运行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信贷运行的主要特征1.存款增速大幅下降,存款竞争趋于常态。2011年6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21.37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比2010年同期大幅回落26.99个百分点,增速为近年来的较低值;比2011年年初增加304.20亿元,同比显著少增430.42亿元,前6个月存款增量创自2009年同期以来的新低。在当前通胀预期高企和存款负利率的背景下,公众理财热情高涨,这对银行存款增长具有强大压力。通过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争夺客户、维持存款和客户的稳定,存款在银行间频繁“搬家”现象凸显,各银行对存款的

2011-11-04

浅议国家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论文关键词:宏观调控 房地产市场 对策论文摘要: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鉴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诸多过热现象,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办法,通过政策手段,控制了房地产项目运作中最基本的土地和资金,并通过房产税收等形式,抑制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家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营销的新形势和房地产营销面,临的问题,并浅述了对如何完善营销策略的几点认识。一、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扩大内需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房价过高、投资过热、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从2005年以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一直高涨,每年增长率都远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房地产价格的内容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对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的不满情绪也在群众中蔓延。政府为此采取了包括货币金融、税收、土地及行政等多种调控手段进行市场调节干预。</p

2011-11-04

宏观调控下海南经济周期波动与成因浅析

摘要:作为一个典型的海岛省份,与内陆省份相比,海南经济运行必然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深入探讨海南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视角全面考察了建省以来海南经济的运行特征,深入分析了历次宏观调控对海南经济的影响,在实证分析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宏观调控对海南经济周期性影响的效应和原因,并提出了海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调控;海南经济;周期波动 海南建省办特区仅2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海南却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从一个比较封闭的海岛发展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海南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多的特殊性。历次宏观调控成为直接影响海南经济的外部环境因素,而海南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构则是影响海南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原因。 一、建省以来海南经济的运行特征 (一)海南经济整体走势与全国经济同周期 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从平稳恢复到较快增长的经济运行轨迹。与全国经济运行周期相比,海南经济经历了建省初期泡沫快速累积与破灭的特殊阶段,但海南经济

2011-08-10

我国房地产价格规制的宏观调控法浅析

摘 要:房地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我国房地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我国城市住宅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商品住宅价格增长过快,不仅极大地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对房地产市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地产价格;法律规制一、房地产市场失灵是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干预的前提 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的现象无处不在,房地产市场亦难逃厄运。其市场失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外部性原因。房地产市场外部性的负面表现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土地外部开发中,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的方式纠纷、利用相邻不动产时的干扰以及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导致的商品房密集等。 其次表现为房地产商品自身的垄断性。土地作为资源替代性较弱,其严重的有限性、珍稀性致使土地供给者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进行垄断,人们把置地购房作为财产保值和增值的手段,会不轻易出售待价而沽,客观阻碍土地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再者,我国城镇土地的所有权属国家,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只能通过“招拍挂”方式

2011-08-09

关于美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评析

摘要:住房难题当之无愧地成为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最主要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定美国作为我国法治借鉴的蓝本,从完善调控体系、选择调控模式、运用调控手段等方面归结出美国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国际宏观调控状况总览在世界两大阵营之中,宏观调控问题的解决可谓是“殊途同归”。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1]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性胜利,使“国家干预经济”在美国、进而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被当作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下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以“滞涨”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之后,取而代之的“混合经济”理论[2]开始独占鳌头,八十年代初,经济法体系的重心开始发生转移,逐渐实现了自以反垄断法为代表的“市场规制法”向“宏观调控法”的转变。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了“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3]的趋向。反观发展历程,从“政治国”、“经济国”进而到“法治国”,[4]从消极片面的“夜警国家”到全面干预的“国家之手”,从“弥补市场缺陷”的国家干预经济到“塑造国家的未来”[

2011-07-14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的法律问题浅析

【摘要】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毫无疑问的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越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大。国家为了给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的房地产降温,接连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冷落了法律问题,使宏观调控的一些相关政策与法律规定相悖。本文试从法律视角来分析和探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关键词】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法律问题。房地产业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服务性企业的总称,包括内容:土地的开发和再开发;房屋的开发和建设;地产的经营;房地产经营,包括房屋的买卖、租赁、抵押;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它影响了众多相关产业,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是国家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以保证其供需平衡,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运作。在宏观调节的手段中,法律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这要求宏观调控要有法可依,依法调控。这样才能使宏观调

2011-07-11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当前,为了控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应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设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1.1 房地产市场过热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9382、25280、30580、3623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1.8%、30.2%、20.9%、16.1%。虽然增长幅度相对有所下降,但以2009年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当年GDP的10.8%,仍远高于国际公认5%合理水平。在我国GDP增速保持在7%-10%水平的经济高速增长大背景环境下。加上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暴利吸引,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热度持续上升,房价持续大幅上涨,超出了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房地产商品已经失去其最初满足居住需求的目标,日益成为投机的手段以获得炒房利润和规避通胀。1.2 房地产市场规范性有待加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正处在由房地产开发为主的阶段

2011-04-06

地方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路径选择

摘要: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迅速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对应对金融危机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制定、执行、传导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削弱了其作用的发挥。只有理顺中央与地方在宏观调控权配置中的地位;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立法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权;地方执行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标志着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而中国正处于积极的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独善其身。我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其中以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最为令人瞩目.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当前特殊情况下对其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丰富经济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反映最敏感、最直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走出困境起到了哪些作用?带着这个问题,今年3月底,笔者深入泉州、惠州等地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研的企业涉及23

2011-02-15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摘 要】笔者认为宏观调控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具体分析了宏观调控的几点重要作用。【关键词】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 就业与公平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它们会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现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

2011-01-14

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法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关键词: 宏观调控法/相机抉择/时间一致性/政府信誉/信赖利益内容提要: 宏观调控法是规范政府宏观调控相机抉择行为的法律。宏观调控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规范和保障政府的相机抉择行为以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维护政府信誉是关键,只有守信政府发出的宏观调控信号才会被公众采信,进而产生政府所希望的预期,从而作出政府所希望的反应,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法的重要使命之一就在于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证、约束政府信守承诺,或者在政府不得不违背承诺时要求政府承担民众的信赖利益损失,以此强化政府信誉,保证宏观调控目的的实现。 一、困惑:相机抉择,还是遵守规则 相机抉择也称为斟酌使用,指政府要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相机抉择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其基本作法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风向行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包括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方面。当经济衰退时,通常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通常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理论来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认为,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

2010-12-27

纯粹程序正义:宏观调控法的程序路径——以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市为例

关键词: 宏观调控法/程序正义/动议程序/退出程序内容提要: 面对金融危机及政府救市措施,宏观调控法关于目标、原则、价值、主体、责任等诸多研究成果却缺乏适用性。因此,迫切需要变革研究范式,构建程序主导模式的宏观调控法,并具体拓补宏观调控动议程序制度与退出程序制度。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秉承凯恩斯主义理论,以货币和财政手段强力干预经济,试图熨平经济周期。我国政府积极应对,适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后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惧、震惊和暂时的成功之后,人们进入了对危机及其挽救措施的冷静与理性反思阶段。经济法学界也从经济法理论、金融监管法、竞争法等视角对金融危机的产生、扩展和解决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面对上述“眼花缭乱”的宏观调控措施变化,与之相关的宏观调控法(或认为是经济法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却几近“失语”。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取得的“理论成果”面对复杂的宏观经

2010-10-26

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与法律、政策调整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宏观调控/政策化内容提要: 中外宏观调控的历史表明,宏观调控的对象——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宏观调控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由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主体认识能力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与法律所要求的普遍性、稳定性、确定性是不符合的。因此,宏观调控行为虽有一部分适宜于法律调整,但主要还是适宜于灵活的政策调整。而这种政策是经由法定程序产生的行政决定,是与人治不可同日而语的。 内容摘要:中外宏观调控的历史表明,宏观调控的对象——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宏观调控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由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主体认识能力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与法律所要求的普遍性、稳定性、确定性是不符合的。因此,宏观调控行为虽有一部分适宜于法律调整,但主要还是适宜于灵活的政策调整。而这种政策是经由法定程序产生的行政决定,是与人治不可同日而语的。 关键词:经济不确定性宏观调控政策化 宏观调控活动既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如调控主体的设置、调控程序的规定等,这些

2010-10-26

论宏观调控的绩效评估、法制建设与行政问责

关键词: 宏观调控/绩效评估/宏观调控法/行政问责/法制建设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宏观调控”日益成为“中国模式”的重要组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与创新。绩效评估、法制建设、行政问责是宏观调控制度建设与创新的主要任务。绩效评估应以政策程序为评估内容、以程序成本为评估方法、以地方政府为评估对象;法制建设应从宏观调控法和绩效管理法两个进路出发;行政问责应以科学评估和法治调控为前提。由此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仍要以宏观调控法治化为终极取向。 面对国内经济在通胀与增长之间的艰难徘徊、以及国际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中央政府毅然启动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二轮宏观调控。相对于2003一2004年首轮调控而言,本轮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条件更为困难、争议更为激烈。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不仅在于政策的选择、更在于政策的施行。本文试图就宏观调控的绩效评估、法制建设、行政问责等问题展开讨论,相信此种讨论既可为当下调控建言献策,亦可为“中国模式”拾薪添火。 一、宏观调控的绩效评估 作为典型的中国化国民经济管理术语,“宏观调控”有

2010-10-26

经济危机背景下宏观调控法的反思

关键词: 经济危机/宏观调控/反思内容提要: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法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当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当对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调控目标的法律保障、调控的法律责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更有效对地应对经济危机。 一、宏观调控的必然与新自由经济主义的失败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演变 在西方国家,把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供理论依据的。凯恩斯理论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在于1929—1933年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美国应对危机的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间的经济危机在深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危机,而且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表现为生产大幅度下降、贸易空前萎缩和失业人数猛增,范围席卷工农业和商业、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领域。在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1 /3以上,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总失业人数达到4500万人。1932年,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提出了国家“调节

2010-10-26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施行及其绩效

关键词: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经济民主/GDP增长目标 内容提要: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发展,提出了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以扩大公共投资和拉动消费为核心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对于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存在不同的看法。以法律制度分析为框架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8%增长目标有合法性基础、有法律机制和民主机制的保障,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从经济民主和法治的角度提出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值得思考和探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判断。在现有条件下,2009年能否实现8%的增长目标关键在以扩大投资为核心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是否有效。对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而言,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及运行机制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从我国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角度判断,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实现GDP增长8%的目标。一、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8%的增长目标具有合法性基础从市场经济确立之日起

2010-10-27

宏观调控权的经济法表达

关键词: 宏观调控权;规制;经济法内容提要: 罗斯福新政作为当代宏观调控制度的起源,孕育了宏观调控职能的生成,其法律依据是美国联邦宪法授予国会的贸易调控权(regulation)。 regulation在经济法上的含义是规制,规制包括权力性、强制性规制和非权办性规制,非权办性规制包含了宏观调控的诸多特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从regulation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权;作为副产品,经济法的研究范式也得以最终确立。 一、问题的提出 罗斯福新政作为当代宏观调控制度的起源,[1]孕育了宏观调控职能的生成,其生成的依据则是美国联邦宪法第1条第8款第3项的“贸易条款”。但是,“从联邦法律看,美国宪法的贸易条款经最高法院逐步解释后,使联邦在管理经济方面的决定权目前已经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活动,而且是最重要的活动,即超越各州边界的活动(指州际贸易,相对于完全属于各州权限的州内贸易而言)。根据该条款,主要颁布了反托拉斯法(特别是1890年的谢尔曼法和1914年的克莱顿法)、食品和药品管理条例、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措施、发行证券和有关交易管理条例、运输管理条例等。这样,从贸

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