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史


关于浅论朝鲜早期折沿盘与元代瓷器的关系

内容摘要:朝鲜早期白瓷中折沿盘以当时金属器的样式为基础,受到元朝瓷器的影响,并在高丽时代开始制作。但两国的胎土以及审美感的差异,使得底足的形态和大小上有所不同。本文考察了其与元代折沿盘的关系,分析了朝鲜早期的折沿盘起源及其发展样式。关键词:朝鲜早期 折沿盘 元代朝鲜早期白瓷中折沿盘在高丽时代开始制作。①朝鲜的折沿盘比起一般盘子来数量要少,只是以高档白瓷和青花瓷器来制作。同时期的粉青沙器以高丽末期青瓷盘为模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态,但朝鲜早期的折沿盘则以金属器为母体并高度模仿其形态上的特征。朝鲜早期折沿盘的内底较浅、较平,口沿有微小突出的边沿,但越到晚期,平内底逐渐隆起,器皿的高度也随之增加。②朝鲜折沿盘器型的渊源可以进行两种推测:第一,从器型方面看,很有可能是模仿了金属器;第二,在新安遗物中发现了几件被认定为是元代中期遗物的元代折沿盘,与元代折沿盘器型非常类似,这不能排除从中国传入的可能性。其中韩国新安遗物青白釉双叶釉里红诗文盘的器型是折沿盘稍微变形后的椭圆形,但其基本型还是折沿盘,尤其“诗文纹”是16世纪朝鲜初期青花白瓷最普遍的纹样,有

2011-10-29

分析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

[论文关键词]绘画材质;元代山水画;艺术观念和技术;文人化和人格化;变革[论文摘要]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由绘画材质的应用变化而引起艺术表现风格形式大变与创新的莫过于元代。本文力图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家流行在纸地,特别是在生纸上作画的量化分析和现象学定性研究,揭示绘画材质(生纸)的广泛运用是如何引发了元代山水画艺术观念和技术之变,从而又引发了元代山水画文人化、人格化的巨大变革。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到元代又一大变,是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除表现文人士大夫遁世的情怀、抗俗的人格气节之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独到的创新与创造,那就是他们擅长干笔效擦,水墨渲染,逸笔草草,悠率写意,这是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大变的重要风格形式特征。而风格形式之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绘画材质的变化引起文人水墨写意山水画在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变。综观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名作,从元初赵孟顺的《鹊华秋色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双松平远图》,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丹崖玉树图》、《富春大岭图》、《快雪时睛图》,吴镇的《松泉图》、《洞庭渔隐图》,倪珊的《六君子图》、《

2010-11-12

浅谈宫音串孔商律谱孟——论元代杂剧对八股文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杂剧 八股文代言 起承转合论文摘要:明清的科举文体八股文与元代的杂剧有着潜在的历史关系,具体表现在八股文的创体特征、八股文制定者对杂剧的喜好、两者在代言体与起承转合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探讨戏曲与八股文之间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前人学者关注的不是太多,周作人在《论八股文》一文中从音乐角度立论八股,卢前《八股文小史》一书中将八股与戏曲的结构比较,钱锤书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中亦提及两者关系。此外,黄强师发表在《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的《八股文与明清戏曲》一文,可谓这方面的力作。但诸家都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过多深入的论述。所以,本文力图对元代杂剧与明清八股文之间的潜在历史关系,作一深入的探讨。一、八股文的创体特征江国霖《制艺丛话》序日:“制艺指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才如赋之博,持律如诗之严。”这是指出了八股作为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它综合了前代策论、诗赋的种种文学上的特征,然而它作为时代的产物又有自身的特殊性。焦循的《时文说》日:“御宽平而有奥思,处恒庸而生危论,於诸子为近;

2010-04-30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独特的时代。由于元朝政府在宗教和文化方面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各民族之间呈现出相互交融局面。政治治理:蒙元政权是一个多民族利益集团联合体蒙元政权是一个多民族利益集团联合体。中统政权(1260--1264年)初期,忽必烈重用汉臣,中书省宰相半数以上是汉人官僚。山东世侯李璮叛乱(1262年)后,忽必烈疑忌汉臣,开始起用西域人,回族和畏兀儿人在国家经济、军事及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回族人善理财,正投合蒙元贵族搜刮、挥霍财富的心理。阿合马,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人,在世祖时期当了近20年宰相,主掌财政,是忽必烈进行统一战争期间倚赖的经济大臣。畏兀儿人廉希宪文武双全,是朝廷重臣。他的汉学修养很深,“与诸儒讲求事君立身大义,品评古今人物是非得失,焚香鼓琴,夜分乃息”。时人称他为“廉孟子”。另一位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他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深受当地人民拥戴。明永乐初年开始下西洋的郑和也是回族,出生云南,想必是迁徙云南的回回的后裔。忽必烈政权后期,还谨慎地

2009-12-08

元代衡制单位“分”考查

【摘要】 通过对《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中衡制单位“分”使用情况的考查,认为在元朝初年,衡制单位“分”并存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同时文献中的衡制单位“分”的使用有时是出于笔误。进而说明,对古代方药文献数字化过程中,按机械对应的方式将古代文献中的衡制单位“分”强行统一地折算成某一固定值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关键词】 元朝方剂药量度量衡分在中医学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今天,有一些传统的、基本的问题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地对待。如果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必将为中医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埋下隐患。本文仅对《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中的衡制单位“分”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查,以求说明将古代方药剂量转化成现代剂量时,进行简单的一次性替换的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伤寒图歌活人指掌》[1]一书,题为吴蒙斋先生著。查《中国医籍考》,吴恕,号蒙斋,元初至元(1264~1294年)中钱塘人。该书系《李氏活人书括》及《吴氏伤寒活人指掌图》两书“汇合为一”。李氏即李知先,为南宋陇西人。李氏书的内容是以歌诀形式收括病症。通过对书中衡制单位“分”的使用情况的考查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

2009-09-15

元代“礼乐户”考

摘要:乐户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贱民,专门从事吹弹歌唱以及戏曲、舞蹈等表演,多来自犯人家属、战争俘虏或贫困卖身之人,无论其身份、社会地位及所从事的职业,在封建社会里均被认定为轻贱,因而饱受社会的歧视与不公正待遇。这是乐户的一般情况。但是,在元代,出现了一类不属于贱民的庶民乐户,叫“礼乐户”。他们不仅享受着正常人的权利,可以应试、做官,甚至还有免去赋役的特权。关键词:乐户 戏曲 音乐Abstract: The musician households were men of humble birth, who undertook singing, dancing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etc as their occupation. Some of them came from families that were involved criminal actions, however the others were the common people who came down in the world

2008-07-19

论元代花鸟画“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原因

内容摘要 :文章从元代画家社会经济地位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审美思想的变化、绘画风格的变化三个角度出发,揭示在社会和人文背景影响下元代花鸟画风格水墨独放异彩的原因。关 键 词 :元代画家 审美意境 花鸟画 水墨 在元代花鸟画中,继承宋工笔重彩花鸟画一路的作品很少,而水墨花鸟画却形式多样,大有勃兴之势,随后在画坛上占主流地位。无论是兴盛至极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还是原本色彩艳丽的牡丹、锦鸡等都用水墨来表现,呈现出一派“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绘画风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画家社会经济地位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元代统治者对汉人有极其强烈的戒备之心,不仅取消了科举取士,而且从日常生活到政治文化等都有一系列的限制。两宋所设的画院是历史上画院最隆盛的时期,画家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画院,朝廷给予固定的俸禄和一定的官衔使他们衣食无忧,专门从事绘画创作。到徽宗时“画学”的兴盛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更是空前绝后,画院的画家们待遇和地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绘画甚至成为科举的一部分。而元代却废除了画院制度,画家们不仅丧失了原先优厚的待遇,经济上必须自谋出路,而且社会地位空前降落,蒙古

2009-01-23

元代皇室绘画活动及其影响

元代立国之初,统治者在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巩固统治,遂重视汉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元代统治者中不乏熟悉翰墨、提倡艺术的皇帝,他们挥毫染翰,设立机构管理绘画,对绘画艺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对元代皇室的绘画活动及其影响进行探索,以期加深对元代美术研究和理解。一、皇宣绘画机构元朝立国之初,元世祖“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①,和金朝一样取消了画院。元代虽未设立专职画院,但也仿效金代建制了元代宫廷绘画机构。元代与皇室绘画有关的机构可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皇室的秘书机构,即翰林兼国史院和集贤院。二、掌管绘画鉴赏、收藏的机构,如奎章阁学士院、宣文阁、端本堂和秘书监。三、为皇室服务的专职性绘画机构。元朝皇室的秘书机构主要是翰林兼国史院和集贤院,这里云集了来自各地的文人,其中有许多是文人画家。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为了铭记“祖宗明训”,设立奎章阁学士院。奎章阁学士院除了专为皇帝收藏古代书籍之外,还收藏历代书画名迹。供职于奎章阁的臣僚多为当时名儒,其核心画家是鉴书博士柯九思。流传至今的许多艺术珍

2009-01-08

为心学一辩——元代吴澄的心学观

(1)孔子 要论证儒学是“以心为学”,不能不考察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的思想。 然而,遍观《论语》,很难找到孔子有关“心”的言论。吴澄当然无法否定这一事实,但是他作出了两点解释。首先,《论语》中虽然没有记载孔子有关“心”的言论,但孔子教导弟子在日常事物上处理得当,其中正体现了“心”的作用:“孔子教人未尝直言心体,盖日用事物莫非此心之用,于其用处,各当其理,而心之体在是矣。”(仙城本心楼记,26:10a)易言之,“圣门之教,各因其人,各处其事,虽不言心,无非心也。”(王学心字说,5:27b)其次,《论语》中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孔子就从来不言心,事实上,孔子言心之语就见于《孟子》之书:“‘操舍存亡,惟心之谓’,孔子之言也。其言不见于《论语》之所记,而得之于孟子之传。”据此,吴澄结论说:“则知孔子教人非不言心也,一时学者未可与言,而言之有所未及尔。”(仙城本心楼记,26:10a) 前一个解释难免有附会之嫌。后一个解释倒是提供了文本根据,但与孟子原文小有出入:“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告子上》)。孟子只说“操舍存亡”是孔子之言,“惟心之谓”则是

2006-04-06

尘埃落定话凄凉―从《青楼集》看元代演员生存状况

内容摘要:《青楼集》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记载演员,特别是女演员生活的专著。它和钟嗣成的《录鬼簿》分别从演员和作曲家两方面对元曲进行了介绍,两者相互补充,以姊妹篇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元代戏曲的整体情况。关于《青楼集》的戏曲文学价值、演员的专工与师承、色艺观念、名角意识等一系列的专述,已不在少数。本文试从元代女演员的最终归属及她们的婚姻状况分析元代演员的整体生存状况。关键词:《青楼集》 夏庭芝 生存状况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社会,此时中国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进辽左,南越海表”(《元史 ·地理志》),国土空前辽阔。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据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级,蒙古人最尊,南人最贱。然而,野蛮之于文明不管他们的力量有多强大,最终都会被逐渐同化而仍走上文明之路。可在这一段被同化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这一过渡阶段是要经历一段混乱,付出一些代价的,而文艺文化往往是首当其冲的。而作为文艺、文化载

2008-05-12

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

关于元代妇女的贞节观问题,学术界一直比较关注,有学者认为元代“提倡贞节之极致”[1]第七章,“元代妇女贞节观念得到了强化”[2]第二章等。元代妇女的贞节问题真的如此严重吗?笔者试就《元史·列女传》进行考察,并结合元代婚俗、政府的有关法令条文和元代理学的传播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元史·列女传》中贞节妇女的分类简析 《元史·列女传》[3]所载烈女187人,其中161人为贞节烈女,可分为两类:(1)殉烈女性:烈妇(为守节付出生命代价的已婚女性)和烈女(为守节付出生命代价的未婚女性);(2)守节女性:节妇(守节的已婚女性)和贞女(守节的未婚女性)。详见下表: (一)殉烈女性 《元史·列女传》中,殉烈女性被收录了131人,占总数81.4%。其中,16人是遭残忍杀害,其余115人则是以各种惨烈的方式自杀。考其殉节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惨死于战火乱世。 1.遭盗贼、乱兵或掳掠的官兵残酷杀害身亡。《元史·列女传》所载有16人。如俞士渊妻童氏,拒污而被掳掠的官兵断臂剥面皮而死;周妇毛氏,被贼刳其肠而死;陈淑真,被乱贼射杀;也先忽都与妾玉莲

2008-09-16

元代文化转型与古典文学

【内容提要】 元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一、多元文化并存取代了儒家文化独尊;二、俗文化取代雅文化上升为社会思想文化之主流。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说,元以后的传统诗文已经呈现出不可挽回的颓势,后世的努力也缺乏根本意义上的创新。而戏曲、小说之所以能够上升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作家挣脱了传统束缚而走上了艺术形式创新的道路。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截然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对于文学史分期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促使文学史发生如此巨变的,归根结蒂,还是与元帝国建立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大转型有关。 【关键词】 元代 思想文化 转型 中国文学史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治文学史不能脱离文化史大背景。今天看来,这已经成了十分浅显的道理。然而,从公元13世纪蒙古军事贵族崛起到元帝国建立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在中国史上恐怕不仅仅标志着第一次由少数民族掌握了全国政权,思想文化方面还应具有特殊意义,于时代文学之发展亦应有其独特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在涉及这方面问题时,要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要么过多谈论民族矛盾和社会变革,孤立看待元曲及元代文学,而对元代思想文化转型以及这种转型对整

2008-08-25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内容提要】 元代河南籍诗文作家群星灿烂,最著名者为许衡、王恽、姚燧、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等六家。兹以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三先生及其文集为研究对象,分别叙其行实,评其价值,考镜其版本源流,以解决些三家的基础研究问题。【关键词】 元/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别集 元代河南籍诗文作家群星灿烂,最著名者为许衡、王恽、姚燧、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等。明成化七年(1471),姑苏刘昌提学河南,辑六家文为《中州名贤文表》。刘昌序云,六家之文于元代“如河洛淮济之行地,无有御之”①。 就有元一代诗文观之,许衡为理学宗师,姚燧为古文宗匠,王恽上继元好问,亦堪称蒙元之初一文学巨擘;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氏继起,孛术鲁翀以古文称;马、许为同年进士,其诗文纵辔并行,雄视天下,成为元中期北方文派之大家;谓“无有御之”,并非虚语。刘昌编纂此集时,孛术鲁翀之《菊潭集》已佚,其他诸家之集虽存世,寻觅已很费周折。今见六家别集,王、姚、许三家集,高文大册,传世甚丰,笔者将专文论及,本文以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之三先生及其文集为论考对象,分别叙其行实,评其价值,考镜其版本源流,为进

2008-08-25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探

内容提要:元代及明前期社会面貌出现了某些与汉唐两宋异质的东西:南北经济政治反差与中央地方关系的新格局;推行纸钞,官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扩张;全民服役和君臣关系主奴化;突破羁縻传统,改行直接治理的边疆政策;社会层级、文化的多元复合建构与儒学边缘化。中国社会在沿袭唐宋社会基本形态的同时又发生了局部的变态发展。“内蒙外汉”二元体制下两种文明的相互冲突、相互影响,是元代及明前期社会“走上一变型”的根源所在。关键词:元代 明前期 变态发展 内蒙外汉 数十年来,唐宋社会变迁一直是隋唐史、宋史和经济史同仁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是颇有理论意义的讨论,确实能给古代史学者(特别是元明清史学者)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稍有遗憾的是,关于元代及明前期的社会变动,几乎没有人问津。国内外元史学者研究具体问题较多,但对元王朝给予中国古代后期社会的深重影响注意不够。即使有所涉及,也只限于军制、分封制、对外关系等具体问题。而明史学者除了吴晗、王毓铨、郑克晟等,很少涉及元代。三个月前,承蒙陈春声教授告知:著名明清史专家傅衣凌生前曾经说,他不喜欢明朝,不喜欢朱元璋。傅先生的两“不喜欢”披露出:元明之际似乎存

2006-04-17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三 盐的产销与元代社会盐的产销过程和盐的生产者(贫苦盐户)以及盐的消费者(广大群众)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对于贫苦盐户来说,从事盐业生产的结果是他们的生活日益贫困化,这不能不激起他们的反抗斗争。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盐的流通意味着盐课的不断加重,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为困苦,因而大大加深了他们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国家对盐的产销过程的控制,又必然导致私盐贩卖的盛行和盐徒的大批出现,这使得元代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下面,我们就上述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一)贫苦盐户的日益贫困化和他们的反抗斗争贫苦盐户承担着沉重的封建义务。缴纳额盐是封建义务的主要部分。封建国家为了增加盐课收入,不断提高各盐司上缴的盐额。从世祖末年到延祐、天历时,前后不过三四十年,全国盐产量增加了75%强[108]。如以延祐、天历时各盐司盐额与全国统一前后的盐额比较,可以发现,四、五十年内,除了两淮盐司因为原来盐额太高,增长比例不大(但绝对值仍有很大增长。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为五十八万余引,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年)为九十五万余引)外,其他盐司普遍增加了一倍、数倍甚至数十倍[10

2006-04-17

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元代赋税,主要有二项,一是税粮,一是科差。在我国封建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因此,粮食是封建国家用赋税形式向编户齐民征收的主要物资。元代的税粮,就是指以征集粮食为主的税收;其项目在南北有所不同,北方是丁税和地税,南方则是夏、秋二税。元代税粮制度是很复杂的,不仅南北异制,而且官、民田也有所不同。此外,有关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存在不少错误,也增加了了解这项制度的困难。本文对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索,特别着重于对《元史·食货志·税粮》(这是关于元代税粮制度最基本的史料)的记载作必要的考辨和补充。目的是想通过对这一制度的解剖,从一个侧面来说明元代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状况。一 北方的税粮制度元代北方的税粮制度,分为丁、地税两种。《元史·食货志》叙述北方税粮之法,大体如下:丁税地税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初,太宗每户科粟二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为四石。至丙申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科粟一石,驱丁五升;新户丁、驱各半之;老幼不与。其间有耕种者,或验其牛具之数,或验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地税

2006-04-17

元代泉州舶商

元代泉州是当时世界闻名的海港城市。许多外国商人来到这里,经营各种进出口贸易,不少中国商人也由泉州去海外经商。但在现存文献中,有关中国舶商的记载甚少。元末明初人王彝所作《泉州两义士传》,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据王彝文中所记:“孙天富、陈宝生者,皆泉州人也。天富为人外沉毅而含弘,宝生性更明秀,然皆勇于为义。初,宝生幼孤,天富与之约为兄弟,乃共出货泉,谋为贾海外。……两人相让,乃更相去留,或稍相辅以往。至十年,百货既集,犹不稽其子本。两人亦彼此不私有一钱。其所涉异国,自高句骊外,若阇婆、罗斛,与凡东西诸夷,去中国亡虑数十万里,其人父子、君臣、男女、衣裳、饮食、居止、嗜好之物,各有其俗,与中国殊。方是时,中国无事,干戈包武库中,礼乐之化焕如也,诸国之来王者且*[马+风]蔽海上而未已,中国之至彼者如东西家然。然以商贾往,不过与之交利而竞货,两人者虽亦务商贾,异国人见此两人者为人有特异也。……异国有号此两人者,译之者曰泉州两义士也。中国之贤士大夫闻之者,亦皆以为然云。天富字惟善,宝山字彦廉,今居吴之太仓,方以周穷援难为务。(下略)”按,王彝此文作元顺帝至正二十五

2006-04-17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税粮是元代重要赋税项目之一。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征收粮食为内容的税收项目。元代的税粮制度颇为复杂,南、北有很大的不同,官、民田又有明显的差别。过去我写过《元代税粮制度初探》,对此有所论述。由于资料的欠缺,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我读到《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一书,其中记载,对于认识元代江南税粮制度,颇有帮助。此书迄今尚未引起治元代经济史者的注意。现将有关记载,结合其他资料,说明如下。一关于《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一书,《光绪上虞县志》36《经籍志》有介绍:《上虞五乡水利本末》二卷,陈恬著。有刘仁本、杨翮二序。嘉靖间邑令张光祖重刊。国朝朱鼎祚续刻。是书分上、下二卷,上卷乃陈恬所著,……。下卷乃朱鼎祚所增刻。历叙三湖兴废事迹暨堰琪成规,足备考镜。近时枕湖楼连氏有重刊本,连蘅又附刊《续水利》一卷。按,此书刘仁本序云:“县旧有三湖,曰夏盖,曰上妃,曰白马,五乡受田之家实蒙其利,疏治围筑之规,启闭蓄泄之法,自东汉逮今,既详且密。间有擅为覆夺更易者,赖载籍明白,持以证据,于是乎得不泯。乡之人陈恬又惧其久而或讹也,裒集古今沿革兴复

2006-04-17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置及功过评价

[摘要]元朝重视农桑。司农司、劝农使,编写农书和劝农文,推广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检查县级官员劝课农桑的成绩,编造农桑文册等,对元初农桑发展有所裨益。实际上,劝农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劝农实为扰民、统计农桑数量和考核官员政绩中的弄虚作假等。元朝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人力不足、畜力不足、粗耕粗作、农时被耽误、农具质次价高购买不便等,这都影响了农业发展的实效。[关键词]元朝;司农司;劝农使;功过评价 关于元朝农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版了许多论著。这些论著主要研究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元朝的农书及其代表的农业水平[1],二是元朝农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农具、精耕细作技术、土地开垦与利用、粮食产量、区域开发等[2]。农业的主体是农民,由于农民文化和地位低下,研究农民存在文献不足的困难。不过,司农司和劝农使,是涉农部门和官员,元人文献中有关于司农司和劝农使设置、职责和功过的记载与评价,使研究元朝司农司和劝农官员的建置及功过评价成为可能。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这个问题:司农司和劝农使的设置与职责、司农司劝农使的工作内容、

2006-04-17

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

淮河流域自曹魏以来,一直是封建政府重要的屯田区域。元代屯田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而两淮屯田地位尤为突出。元朝人曾称,“国家经费,粮储为急,今屯田之利,无过江淮”(《元史·兵志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两淮屯田不仅在整个元代屯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推动了淮河流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 两淮屯田的建立元代在两淮地区屯田,始于窝阔台统治后期。金元之际,淮北地区经过长期战争,人口流移,“土旷民贫”(《元史·刘敏传》),蒙古驻军粮饷全靠河北淇州(今河南淇县)、卫州(今河南卫辉)、汴梁等地转输。顺天(今河北保定)万户张柔总兵河南,“分遣部下将千人屯田于襄城”,以解决粮饷问题.(《元史·张柔传》)其后宗王忽必烈主持漠南军事,“布屯田以实边戍”(《元史·姚枢传》),置河南屯田经略司于开封,以赵璧、史天泽、杨惟中等为经略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亳、颍诸州”(《元史·杨惟中传》)。并在邓州(今属河南)建置屯田万户府,专管各处屯田。河南屯田经略司的存在虽不过四年,然“积谷七十余万”(姚燧:《牧庵集》卷一八《邓州长官赵公神道碑》

2006-04-17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易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中外历史学、语言文学、考古学等资料、特别是以往不太为人注意的原始材料,考查论述元代中国同高丽经过海、陆交通进行的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贸易往来,种类丰富的进出口商品,及商业活动对双方社会风习和民众生活的影响与渗透。元丽民间商人的交往更生动的反映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中国与朝鲜直接山水相连,自古以来经济文化交流非常密切,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已有不少相关的著述,(注: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其中论述了《十三世纪后半期至十四世纪元与高丽人民的往来和科技交流》;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和陈高华《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韩国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蒋非非等《中韩关系史古代卷》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等。皆或多或少地述及元丽贸易,可备参考。)但是对于元代中国与高丽之间的商业贸易,仍留有进一

2006-04-17

论元代浙江的商品经济

内容提要:就区域社会考察.浙江的商品经济在元代仍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及众多市镇商贸活动的频繁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诸方面。关键词:浙江 元代 商品经济 一 对于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长期以来在史学界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进步,还是倒退?是缓慢发展,还是停滞不前?客观地说,蒙古与南宋对峙四十余年,兵燹所及。必然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灭宋前后,元朝政府又实行残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将原来南宋统治 地区的“南人”视作法律地位最低的第四等人。落后的统治观念和游牧民族旧有的野蛮习俗,都在一定程上损害了原来比较先进的南方经济。但是,就其具体地区和影响而言,作为元朝江浙行省的浙江全境,所受损害却相对要轻得多。究其原因,一是南宋末年,宋蒙战争在浙江地区进行得并不激烈,包括临安府、绍兴府、庆元府(今宁波)、温州、婺州(今金华)、秀州(今嘉兴)等经济发达的州府,并未遭到兵火的严重摧残;二是入元以后,蒙古贵族在汉族官员的辅佐下,推行“汉化”政策,注意扶助农桑,鼓励商品交换,减轻赋税剥削,它与浙江经济的许

2006-04-17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

二 大都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元大都的考古调查工作,主要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配合北京城市建设进行的。当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先后勘查了大都的城郭、街道和河湖水系等遗迹,发掘了十余处不同类型的建筑基址。经实地勘测,元大都全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86万米.北面的城墙和东西两面城墙的北段,虽在明清被废弃,但地面上仍存有遗迹,即今天北京市北郊所谓的“土城”;东西两面城墙的南段,与明清北京城的东西墙一致;南面城墙的位置,在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南墙在靠近庆寿寺双塔(即海云、可庵二师塔)的地点,稍向外弯曲,以便绕开双塔。大都11个城门中,肃清门与

2006-04-17

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

摘要:元代汉水流域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是因为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商品流转,庞大约水陆交通网为全国大小城镇之间的商品流转、贸通有无以至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与此同时,世祖忽必烈用汉人,行汉法,在进攻南宋时,告诫统帅伯颜不“杀人”,并诏谕士农工商“各安己业”。其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为汉水流域地区的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使之达到“一方安之”。关键词:元代;汉水流域;经济发展汉水(亦称汉江)发源于陕西行省兴元路沔州(今勉县)以西(今宁强县),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河南行省的襄阳路(治今湖北襄樊市)而达湖广行省的汉阳府(治今湖北武汉市)。它的两岸还有不少支流和众多的湖泊网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汉水自古以来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物产众多,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富饶地带之一。历来,对元代经济发展的研究,史学界已作过深入研究.但对元代汉水流域一带经济领域的考祭,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有学者认为,元朝统治期间,破坏性很大,诸多方面(包括经济)不可能发展

200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