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浅议前代文学创作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成的影响

摘 要:才子佳人小说曾于明清时期风靡一时,类型化人物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此类小说之所以会出现类型化人物现象,绝非偶然现象,其成因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前代文学创作对其的影响方面予以探讨。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 类型化人物 前代文学创作才子佳人小说曾于明清时期风靡一时,类型化人物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曾用“千人一面”来形容它的人物类型化倾向。对于其类型化人物现象的成因,我们主要从前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来给予探讨。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大多离不开对前代文学成就和艺术经验的借鉴,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也同样如此。在才子佳人小说正式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之前,关于才子佳人婚恋故事的文学作品就已大量存在,这些作品对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的类型化人物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历史流程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范型的模仿、借鉴有关。从创作角度来看,一个新的文学形象的诞生,往往离不开对历史文化传统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特定审美价值和丰富心理意蕴的类型形象的继承与模仿,很难想象一

2012-04-02

关于浅论明中期文学复古运动中的“别支”

摘要:在明中期前七子文复秦汉说风靡的背景下,祝允明从与经文的源流关系和经文文质对举、风格兼备的角度对六朝文予以了充分的辩护,提出“文之本体”的概念;其文统观对六朝论的阐述表现出对传统悬绝汉魏高古、指斥陈隋绮靡做法的反感,反之以平览十代和否定四家六家说的开放、多元精神,将备受质疑的六朝文纳入了复古的统绪之中;又以创作实践展示出对六朝文风的偏爱;在前七子派有限容纳六朝文、反“靡丽”说意义向度的对比下,其晚年对六朝文的极力推崇显得有别时流,并具有特殊的意义。关键词:祝允明;六朝论;《祝子罪知录》;文复秦汉明弘治末,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起事,倡导诗文复古,尤其是其激进派将“文必秦汉”奉为圭臬,一时文坛为之一变。吴中名士祝允明亦应时力倡古文辞,其部分作品古邃奇奥,甚者诘屈聱牙,不能成句,是未入七子阵营而复古意识最强烈的吴中派文人。然综观祝氏着作,尤其是《祝子罪知录》,在其文统观“文极乎六经而底乎唐”所展开的长长的复古线上,除以六经(秦汉文)为旨归,要求学者自唐而上溯乎六籍,极力强调六经为文章之至外,他还将备受传统质疑的六朝文以六经之支流的正统地位引入其

2011-11-30

引领科举文化分析热潮展示明代文学分析新貌

2008年1月11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海内外近80所高校200余位学者与会,大会收到会议论文共计170余篇。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辅佐(助理)铃木阳一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先生主持。会议先后共安排了两次大会发言和15场分组讨论,均是采用先主题发言后评议的方式进行。会议包括八个主要议题:明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个体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研究;明代作家生平、交游研究;明代地域文学研究;明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学关系研究;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之关系研究;科举文化视野下的明人别集整理与研究;文学视角下的明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200余位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

2011-11-01

一次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实践——试析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

论文摘要: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是一本融合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他将寓言从传统的文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历史领域,以巴罗克悲悼剧建立起他的现代寓言批评理论。论文关键词: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 寓言 巴罗克 悲悼剧本雅明生著作很多,但大都是零散的论文、随笔或未完成的手稿,只有《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是其唯。一一部完成的完整专著。但是由于书中理论的深奥、晦涩,再加上它是一本融合了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的理论著作,使其不被当时学科界限森严的大学教授们所理解和接受,于是本雅明就被学院体制永远地放逐。然而,随着对时代和社会深入地研究,当今的学者发现本雅明的理论尤其是寓言理论越来越具有当今时代现实意义,并将《德国悲剧的起源》称为“20世纪德国文学一一哲学批评领域最有创见的一部杰作”。本雅明在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师资格时,明确地提出自己写作《德国悲剧的起源》…书的研究目的;“这部著作旨在提供一种关于17世纪德国戏剧的新视点。将当时的德国戏剧一一悲悼剧(Trauerspie1)一一同悲剧(Tragedy

2011-03-06

体现一个时代高度的文学经验——试析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作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处理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坚持推陈出新,成熟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作家的创作特质,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论文关键词: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经验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学主旋律作品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先进性的基本表现。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创作是我国主旋律文学作品的优秀代表。其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湘西探险记》到90年代的《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再到新世纪的《部长与国家》、《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国家行动》、《我的天堂》等,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是新中国报告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何建明30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实绩.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主旋律作品创作的经验,对此.从理论上予以总结和概括,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主旋律文学创作.把握其规律性,增强其实

2010-11-18

试论明代士人“狂怪之风与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明代中后期,士人出现了一股新的动向,即普遍存于这一时期的狂怪之风。这些狂怪之人在文学创作上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且在题材的选择倾向上又显得别具一格;这群狂怪之人在创作作品的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独特的行为表现,又进入了3"-时其他文学家的创作视野,纳入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形成了新的文学形象论文关键词:明代;士人;狂怪;文学创作狂傲,是中国历代士人的一个重要特质。迨至明代中后期,士人阶层出现了一股新的动向,即大量狂傲士人的涌现,这些士人除一贯的狂傲风气外,还与怪诞的习气相结合,形成一股独特的狂怪之风。明代士人的狂怪习气,在当时的各种文献都有记载,这些人要么直接被称为“狂人”,要么被指出具有浓厚的狂怪习气。如李绍文的《皇明世说新语》卷七的“简傲”条,专门记载明代士人的狂怪习气;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专列“怪诞”部,以记时人的狂怪之风;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一书中,也罗列了大量的狂怪之人,如程汉“生性简傲”丰坊“为人狂诞傲僻”;张献翼“刺取古人越礼任诞之事,排日分类,仿而行之”;岳岱“性狷介”;臧懋循“风流任诞’’黄甲“为人傲兀使气”杜大成“自号为山

2010-11-15

浅析明代广西作家张鸣凤的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张呜凤是明代重要的广西籍作家,他一生游历颇广,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仅留存者,依然有《羽王先生集》《桂胜》和《桂政》等。张鸣凤的诗、文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历程,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得到了王世贞、吴国伦等的肯定,在广西籍作家中非常难得,为广西在我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论文关键词]广西文学史 张呜凤文学创作广西文学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中原到广西,从流寓作家到本土作家,从接受到逐渐繁荣并走出广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虽然明代以前广西本土作家已有些许,但论及文学成就最高、最早令天下人瞩目者,非明代后期桂林张鸣凤莫属。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有诗《岭右张羽王明府邀合郡诸名胜会饯虎丘时江右龙司理亦集辄成二章为谢》句“桂林初见一枝来”,就恰如其分地说出了张鸣凤在广西文学发展中的这一先驱地位。张鸣凤字羽王,号漓山人,或号阳海山人、阳海居士等,广西桂林人。据《广西通志》卷七十三《选举》,知其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举人,张鸣凤诗《见牡丹再开喜索酒》:“可知六十三年老,肯对芳樽惜病躯”(注:本文所引张呜凤诗、文除标明者外,皆出

2010-11-14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八股文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程朱理学;八股丈;丈学创作【论文摘要】八股文是明代统治者向天下士人灌精程朱理学的主要工具?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为渗透式影响及戏曲、小说等弱势文体向强势文体的主动靠拢与吸收?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明代的官方愈识形态—程朱理学。三者交互作用最终构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生态。八股文作为明代最重要的科举考试文体,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己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这只是历史实存呈现出的表象,实质上,在其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虽然考试文体对其他文体产生渗透与影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如唐代行卷对传奇的影响,宋代经义策论对宋诗的影响等,但是,像八股文这样与官方意识形态结为一体,作用巨大,涉及极广的文体影响却仅明代文学一例。一、程朱理学与八股文的关系(一)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与八股文是八股其形、理学其实、互为表里的一体关系。八股文是作为统治者向天下士人灌输程朱理学的主要载体而登上历史舞台的。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下诏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

2010-11-11

二十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研究述评

20世纪以来的明代文学研究,一般认为促使明代文学思想发生转变的外在主要因素有3种:王朝政治的腐败、心学派别的崛起与经济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萌芽。王朝政治的腐败是传统的观点,已被学者广为接受。资本主义萌芽是建国后长期讨论的问题,并已被许多学者运用于文学研究之中,但由于资本主义之概念、内涵及使用范围均存有较大争议,以致令人怀疑该学术命题是否具有真实性。但自上世纪后半期,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的关系却受到越来越多学人的关注,从而成为明代文学研究的重心之一。认真总结该命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将会极大地推动明代文学思想研究的进展。一、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潮的演进1、心学研究的5个阶段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的研究一般要牵涉到哲学与文学两个领域,而文学研究的深度又取决于哲学研究的水准。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期。该时期文学研究几乎很少论及心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问题,几部文学批评史甚至没有提及王阳明。不过,该时期哲学领域对心学的研究,却为以后的文学研究定下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当时对心学研究的整体思路,是建立在“五四”所奠定的反儒家礼教基础之上的,

2008-08-01

论江州文学氛围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

【内容提要】 陶渊明诗文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现象。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尤其是庐山周围隐士文学的代表;是江州庶族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又是庐山僧人文学活动和作品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山林气息浓厚的文学。【关键词】 陶渊明 江州文学 隐逸文学 庶族文学 僧人文学活动传统的陶渊明研究,往往强调陶渊明的特殊性,认为陶渊明诗文是东晋刘宋之交文坛上的一个例外。“他的作品,在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当时,是与贵族文坛格格不入的。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难踪’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 ① 虽然基本符合当时文坛的实际情况,但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认为陶渊明在东晋末年文坛的出现是一种孤立现象。为避免此误解,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开始注意探讨陶渊明与江州文化、文学的关系,提出陶渊明与湛方生诗歌的相似性问题,认为湛方生是“东晋文学与陶渊明之间的过渡者” ② 。“湛方生田园诗的出现,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写作,并不是一个十分孤立的现象” ③ 。提出“江州文人集团”的概念,注意到地域文化对

2008-08-18

关于从崔莺莺、杜十娘、李香君看元明清文学女性觉醒历程

[论文关键词]元明清文学;女性觉醒;主体价值[论文摘要]元明清文学中女性的觉醒是普遍而深刻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戏曲作品人物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三位女性爱情观的变化体现了女性觉醒的三个阶段,从她们各自阶段的个性意识出发,勾勒出女性觉醒的总体轮廓是递进发展,并逐步实现了女性的主体价值。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性觉醒是元明清时期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反映,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尤为突出。而元明清戏曲中三位光辉的女性形象——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爱情观的变化则揭示了元明清文学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发展轨迹。三位女性形象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特点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于元明清文学中反映出的女性觉醒,妇女主体观念的增强,以前的研究者在评论单个作家作品时也多有提及。但都没有把它放在元明清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对女性的觉醒作一个宏观的总体把握。从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三位女性的纵向比较中,从三位女性对理想爱情追求的不同层次中,可以得出元明清文学女性觉醒的历史性的宏观结论。《西厢记》

2009-04-23

明清女性诗歌的繁荣及其在文学史中的缺席

论文关键词: 明清女性诗歌清自然男权话语权论文摘要:明清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伴随着男性文人的推崇和创作的群体化及区域化,女性诗歌创作趋向自觉,以其“自然”和“清”的特质闻名于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由于男权中心传统的制约,女性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又因文学经典化问题和研究的不足及女性诗歌自身的“残缺”,女性诗歌在文学史中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一 绪论: 明清女性诗歌的繁荣胡文楷先生在其《历代妇女著作考·自序》中说道:“自班氏《汉书·艺文志》出,群书始有著录,……唐宋二代,如武皇后、鱼玄机、薛涛、花蕊夫人、杨太后、李清照、朱淑真,其集尚存。《明史·艺文志》所著录者,仅三十馀家,其未著录者,见于王西樵《宫闺氏籍艺文考略》所载甚多;均目见其集,足以徵信。清代妇人之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可见,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女性作家代不乏人,尤其到了明清之际,几百年间,出现了近四千位女作家,仅三百年间就有两千多位出版过专集的女诗人,繁荣之貌,前所未有。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收录了明清女作家约3885人,收录各种体裁的作品

2009-05-31

论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

[论文关键词]自然;真;名教;道;言意之辨 [论文摘要]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在看待生命问题上。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生,遗形取神,表现出应物而不累于物的处世风貌;在看待归耕问题上,他追求质性自然,保持个性舒展,表现出超尘脱俗的人格情操;在看待精神问题上,他称心足意,归朴守真,反叛“诗言志”,表现出体同大化的名士风貌。陶渊明先儒后道,由儒人道。李长之先生认为陶渊明是“儒家而进入道家”的。陈寅恪先生认为:“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人自然为一体。”“渊明之为人实外儒内道,舍释迦而尊天师者也。”同时陶渊明糅合了当时流行的玄学,形成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玄学家认为,“自然”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治世原则。阅读陶渊明的文学作品,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是陶渊明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 一、委运于自然造化——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陶渊明重视实际的人生,认为肉体成仙说不足为凭,人总是要死的,“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

2009-07-12

论明代文学作品中的徽商情结

论文关键词:徽商; 文学作品; 明代 论文摘要:明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人阶层,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商人的反映越来越多。而徽商是明代最大的商帮,文学作品用通俗的形式对徽商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经商风险、致富途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徽商人物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对徽商既有同情理解,也有批评宽容,结下了深厚的徽商情结。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明代文学作品,对商业资本扩大对社会的影响给予极大关注,文学作品对商人的描写也达到历史高峰。邵毅平(2005)认为:中国文学作品对商人的描写分为三个阶段:唐代以前是龙套阶段,处于隐而未显的状态,唐及五代是配角阶段,处于半隐半显状态,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显著增强,商人则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而在明代最大的商人集团是微商,文学作品对商人的描写很多体现在对徽商描写上。徽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大商帮,兴起于明代成化年间,万历时,徽商与晋商齐名而称雄于全国。谢肇淛说过:“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商业的繁荣商人的活跃必然会带来文学的繁荣,可以

2009-07-12

作为“纪程碑”的开明版“新文学选集”(上)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新中国第一套现代作家选集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的出版缘起,“组织化”的编选方式,以及旨在传布新文学史知识的“编辑凡例”。以赵树理入选“新文学选集”为个案,展示建国初期主流意识形态对“五四”新文学及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关系的理解。通过分析“新文学选集”序言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作家对旧作的“过滤”和“修改”等典型景观,来展现在新的文艺政策规范下,编选者(作家)对作家形象的塑造和新文学传统的打造。【摘 要 题】文学与出版【正 文】 一、传播“新文学史知识”开国伊始,读者热爱解放区作品,开明书店面临稿荒,经营颇为困难。此时,担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的开明书店股东胡愈之,萌发了编选“新文学选集”的念头。当时市面上正在热销“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开明书店要想寻找卖点,就得另辟蹊径,结合开明书店悠久的出版新文学作品的历史,胡愈之把目光转向了1942年以前的新文学作品,提议出版“新文学选集”,得到茅盾、叶圣陶、丁玲等人的呼应,成立了“新文学选集”编委会。 “新文学选集”的《编辑凡例》中说:“这套丛书既然打算依据中国新文学的历史的发

2008-07-22

作为“纪程碑”的开明版“新文学选集”(下)

四、赵树理的“越界”“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问世”的作家才能入选“新文学选集”,而赵树理居然入选了。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他的小说《李有才板话》写于1943年,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写于1945年,这两个作品在1949年就已经编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了,1950年又重印了校阅本。除了《李有才板话》外,《赵树理选集》中的《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登记》、《地板》、《打倒汉奸》等作品,也都发表在1943年之后。近年来,赵树理入选“新文学选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洪子诚从经典化的角度给予解释,他在谈到编选“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编选“新文学选集”时说:“这反映了当时一种矛盾态度:即想将解放区文艺作为榜样加以标举,又对其思想艺术水准缺乏充足的信心。”(注:洪子诚:《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贺桂梅在这一论点的基础上,联系在1956年作协理事(扩大)大会上周扬把赵树理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称为“语言大师”一事,也认为新政权意图把赵树理经典化(注:贺桂梅著:《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

2008-07-22

文学、文化、文明:横通与纵通——袁行霈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袁行霈先生, 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 1984年晋升教授, 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1982年4月至1983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 1992年7月至1993年9月以及1998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9月至12月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 2004年9月至11月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 2005年9月开始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合著) 、《中国文学概论》、《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主编) 、《中国诗学通论》(合著) 、《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袁行霈卷》、《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陶渊明集笺注》、《唐诗风神及其他》、《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等。本刊特请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编审马自力先生采访袁行霈教授,整理出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一、学问的气象

2008-12-08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

在西方,最迟从尼采开始,对权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我们暂且不必说将权力普泛化的学术新贵福科,我们只要拈出两个著名思想家的两段话也许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罗素说:“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 吉登斯说:“在社会科学中,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不能等到社会科学中比较基本的观念都一一阐述清楚之后,再来探讨权力。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 我们不妨由此可以推论,文艺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全可以从权力的视点切入的。但令人多少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无论是韦伯、罗素、帕森斯等学术巨擘,还是米尔斯、马丁、达尔、贝尔(Berle ,A.)、荣(Wrong,D.)、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J.)等著名学者,尽管在论述权力时或许偶尔提及文学, 但总的说来,专从权力的角度来论述文学的较有影响的著作尚不多见。 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是,福科虽然多次强调权力与话语或知识的共生关系,但一旦涉及到文学问题,他就有些犹豫不决了,尽管文学显然是一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对我来说,文学是我观察的东西,不是我分析的对象或是

2006-01-19

明清之际松江幾社的文学命运与文学史意义

【内容提要】 在文学和史学的研究视野中,晚明复社一直是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并将与之同时诞生的许多其他文学社团湮没了。事实上,明清之际与复社大致同时的松江幾社,无论其成立及活动时间、成员构成、文学思想还是文学创作、文学史地位等诸方面均独立于复社之外,它以迥异于复社的存在方式、生存特征、学术背景和文学史影响,体现出晚明文人社团丰富的精神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松江幾社不仅是与复社并驾齐驱的文人团体,而且是较复社具有更长久的生命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文学社团。近年来,关于文人结社的问题日益成为晚明文学研究一大学术热点,而且多聚焦于晚明复社。由于复社人数众多的壮观“声势”和几欲摇动朝政的“权势”,使研究者步入了一种理解的“误区”,似乎晚明所有的文人社团皆可纳入复社的研究体系之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松江幾社,就是与复社并驾齐驱的文人团体,并显示出长久的生命活力和独特的个性。本文拟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幾社的兴衰作一探讨,以期跳出晚明文学研究的“复社中心主义”,唤醒文学史“真实的记忆”。一、幾社成立及活动时间关于幾社的成立,历来文学和史学研究存有两种观点:

2008-08-25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在明代末年荑秋散人的《玉娇梨》小说第5回中,主人公才子苏友白对什么是他心目中的佳人,发表了一番别具一格的见解。他说: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这可以代表明清文学家对佳人形象的基本认识: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佳人形象应该具有“色”、“才”、“情”三种要素,三者鼎足而立,缺一不可。色、才、情三者并存,这既是文人的自我形象的本质特征,也是理想的至情人性的文化意蕴。那么,色、才、情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先看色。色,当然首先是外表的美丽,包括秀美的面貌、娇柔的体态等。美色本来就是男女性爱的主要触媒,中国早在《诗经》时代就有“子都”、“硕女”的美称。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佳人形象,也大多有着美丽的外表和风流的体态,即首先是个美女。虽然明清文学家往往习惯于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樱唇柳腰”之类的谀词,塑造千人一面的西施、王嫱,大多未能刻画出每一个佳人形象独具个性的美貌。然而,在他们对美色的揄扬之中,却也跳跃着闪光的时代思想火花。例

2008-08-26

四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明清儒家对天文学的研究

明清儒家对天文学有所研究者,主要有王廷相、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光地、戴震等。以下分别加以叙述。王廷相是明代中叶重要儒家学者。他以信守孔子之道为己任,指出:“儒者之论,合于圣者,即圣人也,则信而守之;戾于圣者,即异学也,则辨而正之,斯善学道者也。”[ ]他还根据孔子所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中的“慎言其余”著《慎言》。同时,他明确主张研究自然,要求把握“物理”。王廷相在所作“策问”中说:诸士积学待叩久矣,试以物理疑而未释者议之,可乎?天之运,何以机之?地之浮,何以载之?月之光,何以盈缺?山之石,何以欹侧?经星在天,何以不移?海纳百川,何以不溢?吹律何以回暖?悬炭何以测候?夫遂何以得火?方诸何以得水?龟何以知来?猩何以知往?蜥蜴何以为雹?虹霓何以饮涧?何鼠化为鴽,而鴽复为鼠?何蜣螂化蝉,而蝉不复为蜣螂?何木焚之而不灰?何草无风而自摇?何金之有辟寒?何水之有温泉?何蜉蝣朝生而暮死?何休留夜明而昼昏?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是皆耳目所及,非骋思于六合之外者,不可习矣而不察也。请据其理之实论

2008-10-29

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内容提要】明中后期市民阶层及市民文学反映出的变泰发迹心理与现世享乐的消费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社会风尚,也不仅是一种市民的消费心态,在这种消费观念背后,裹挟着对人生、命运、享乐、欲念等的沉湎与留恋、把握与追求;这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发现与思考,也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态度。这种新的内容,使得“消费人生”具有了复杂的意义,受这种全新的哲学观念的引导和影响,明中后期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具有了哲学的高度与历史的深度。但是,这种消费观念与追求变泰发迹的心理,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其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关 键 词】价值变异/变泰发迹/消费观念【 正 文】魏晋时期伴随着人的发现,开始了重新对人进行全面的思考,试图对人的困惑、人的价值作出全新的诠释,以此建立哲学的新思维;明中后叶则在消费人生的现实洪流中,裹挟着对人生、命运、享乐、欲念等的沉湎与留恋、把握与追求;这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再次发现、思索,这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念与生活态度。正因有了这种新的内容,使得“消费人生”具有了复杂的意义,而不仅仅

2006-04-19

探寻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内在脉络

——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明代中叶以后,封建进入晚期。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晚明的思想界也非常活跃,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腾涌起了近代化的启蒙思潮。尽管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通过对传统思想作新的注释而实现的,但其对传统思想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即高扬个性,率性任成为这一思潮的明显特点。如无论是徐渭的“真我”,汤显祖的“情至”,李贽的“情性”、“童心”,还是袁宏道的“性灵”说,都主张文学当抒写作家真实的个人情感。这一时期,晚明干人独抒性灵的旨趣、清新鲜活的语言,无所拘碍的风格,与传统的沉闷、压抑形成鲜明的对照。与以前相比,无疑这意味着禁锢了一千多年的国人的思想有了新鲜的气息。晚明士人对生命的冲动、对人生的热情,使晚明文坛在后代不断引起学人的关注。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中心的周群教授近期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版)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一书正是对晚明士人思想进行研究的专著。作者认为,晚明文学思潮是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同时也深受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沐染,因此,研究三教与晚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晚明文学的渊源,从其对传统思想

2006-04-06

作为“纪程碑”的开明版“新文学选集”

【原文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506【原刊页号】46~75【分 类 号】J3【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603【作 者】陈改玲【作者简介】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上海471003)【内容提要】本文介绍新中国第一套现代作家选集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的出版缘起,“组织化”的编选方式,以及旨在传布新文学史知识的“编辑凡例”。以赵树理入选“新文学选集”为个案,展示建国初期主流意识形态对“五四”新文学及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关系的理解。通过分析“新文学选集”序言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作家对旧作的“过滤”和“修改”等典型景观,来展现在新的文艺政策规范下,编选者(作家)对作家形象的塑造和新文学传统的打造。【摘 要 题】文学与出版【正 文】这样的描述,在已故作家序言中是有代表性的,体现了五十年代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共同理解。那就是,只有参加社会活动,与民众在一起,才

200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