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
浅谈中西方社会组织存在的客观背景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结社革命”的兴起,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日益深入,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自治成为关注的焦点。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其历史渊源,我国社会组织的行政化也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历史背景等方面,通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历史背景的比较分析,可以找出我国社会组织行政化的历史原因,探寻适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道路。论文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 自治 行政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结社革命”兴起,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转型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也纷纷建立,我国社会组织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均有一个通病——缺乏自主性和自治性,究其原因,与我国特定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一、社会组织概念的界定把所要研究问题的含义搞清楚,是研究一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涉及到国际比较分析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含义,甚至会大相径庭,与社会组织相类似的概念还有“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 “第三部门”是美国学者Leavit
浅谈中国公民社会进程中社会组织代理人制度正当性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深层次的矛盾迭出。在中国式公民社会进程中,社会组织成为经济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是多元化经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法治进程中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要求社会组织代理人制度承载历史使命,其正当性自不待言,其原则设计亦应承续正当性法律文化的要求。论文关键词 社会组织 法律文化 公民社会 代理人制度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由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法的内容、本质和特征。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五个阶级社会,总体上比较宏观,在同一阶级社会中,由于受文化、宗教、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制也不尽相同。 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政府着力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依旧受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法制发展比较快、法治治理比较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制,什么样法治模式是一个恒动的问题。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正确定位社会发展阶段是法制的起点。一、中国式公民社会现状分析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成就了色彩浓厚的官民二元社会,民众对政府形成了
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稳定关系之研究
论文关键词:农村 社会组织 社会稳定论文摘要:对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研究是一个相对的热点所在,有关农村社会组织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本文拟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出发,并结合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研究是一个相对的热点所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学理问题,更是一个有着现实影响意义的问题。自从中国开启现代化的进程以来,农村的社会组织和伦理道德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旧的社会组织在不断地衰落瓦解,而新的社会组织也开始不断地出现。从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看,这些社会组织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社会命题。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
试析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究
论文摘要:以社会结构变化为线索,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标志,将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建国后农村社会组织空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模式3类。分析了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的现状:一是农村社会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退一进”替补机制缺乏;二是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严格管制主义的束缚;三是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弊端的制约。为了解决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对策:一是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二是强化政府为主的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机制。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监督社会资源在国家、精英和民众之间(不同时期国家、精英和民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不同配置,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力量结构;不同的社会力量间的互动,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社会组织演进机制…。“国家一精英一民众”作为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展现了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国家在社会组织变迁中的角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
浅议农村社会组织成长问题之思考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公共空间,需要在四个纬度上形成合力:一是国家权力应从乡村适度退出;二是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自主性成长的内生空间培育;三是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四是为农村社会组织成长提供法律保障。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成长问题;内生空间农村社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发展和壮大农村社会组织不仅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而且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转型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快速发展,需要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内生空间,公共空间越大社会组织发展的前景就越好,功能就愈凸显。那么,如何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内生空间呢?本文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前提:国家权力从乡村适度退出就理论而言,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是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中国乡村社会来说,我们需要探讨的问
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度分析
3.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性质不同的公民社会组织机构,往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在突发性事件面前难以形成合力。中国大部分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是在团委系统领导之下的,但也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志愿者或公民社会组织,由于缺乏统筹管理与引导,志愿者的组织显得比较混乱。在突发事件中,名目繁多的志愿者组织,有的确实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却只是打着名号从事相关商业活动,从而造成新的混乱。志愿服务缺乏统筹协调,志愿组织力量分散,各自为政,有时需要救援的地方人力难以到达,不需要的地方志愿者又出现拥堵,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4.资金短缺是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志愿者组织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尽管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是参与主体的自愿参与,但倘若离开经费的支持,它就成了无源之水,其行动效果也会微乎其微。目前,国际组织和国外的基金会是中国志愿者活动的重要资源。如何坚持原则同时广开资源渠道,争取、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大部分志愿者组织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对策研究 1.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支持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市场经济下,社会需要树立一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应
浅谈从畜种结构看羌人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
: 论文关键词:羌人;匈奴;鲜卑;游牧民族;部落联盟论文摘要:本文以畜种结构为切入点,通过与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间的比较,探讨了羌人(本文主要指汉以后之羌)独特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并分析了其部落未能崛起直至一蹶不振的原因。“羌”最早以文字形式见于商甲骨文中,①曾有学者释为“羁縻”,②或解为“商人以羌俘虏作牺牲品”。③至汉,对“羌”字的解释增多,如《说文•羊部》:“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羊亦声。”《风俗通义》:“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古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可以看出,羌人的主要生产方式为牧羊,实际上这也符合商人心目中羌人的概念。除以上对“羌”字本义考释外,祭祀中羌人也以羊作为主要牺牲对象。《北史•宕昌传》、《隋书•党项传》及近现代地方志、民族学都有大量记录羌人“杀牛羊以祭天”的文字。甚至在一些特定场合,羊还可以替代万物之灵的人类。④当人生病时,比治病最普遍的方法为“羊替人命”,也就是用草制成人的模样,让其身着病人的衣物,牵羊一头与草人一并送到墓地,杀羊焚草,释比祷告……⑤另外,人死之后,羌人还相信通过解剖羊,能够准确地了解死者的病因。⑥</
浅谈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利益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3种类型,分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探讨了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占有我国总人口中很大的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和谐,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长足发展的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因其数量庞大、类型繁多、活动领域广泛,已经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这些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必将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乡村范围内活动的,主要由农民组织和参加,以维护、实现和发展农民利益为目的的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组织。它秉承非政府组织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宗旨。“非政府组织”又可称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和“社团组织”等。我国现行法规和官方文本中则使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概念。《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
对于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究
论文摘要:以社会结构变化为线索,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标志,将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建国后农村社会组织空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模式3类。分析了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的现状:一是农村社会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退一进”替补机制缺乏;二是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严格管制主义的束缚;三是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弊端的制约。为了解决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对策:一是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二是强化政府为主的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机制。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监督社会资源在国家、精英和民众之间(不同时期国家、精英和民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不同配置,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力量结构;不同的社会力量间的互动,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社会组织演进机制…。“国家一精英一民众”作为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展现了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国家在社会组织变迁中的角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
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一部分,其功能与作用不容忽视。由于目前农村社会组织立法进程滞后、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行为不规范,实力不强、社会地位不高,自律机制不健全、遵纪守法意识弱,所以亟须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农村社会组织扶持制度,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构筑农村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农村社会组织监管机制。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对策一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赋予了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使命。近年来,社会组织以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野,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期待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农村社会组织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农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所述农村社会组织,主要是指县(市)、乡(镇)、村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它们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其地域范围不仅包括县,也包括尚未完成城市化的市(区
对于农村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优化分析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阐述了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组织在发展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困境,并从建立用人机制和完善留人机制两个维度为农村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化提出建议。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用人机制;留人机制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农村社会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是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的和谐发展起着长足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的致命瓶颈,这不仅会导致在摸索中前进的农村社会组织走向衰亡,也会对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农村社会组织的长足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是保证我国农村社会大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1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的发展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农村社区利益方面,农民通过农村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表达其合法利益,加大了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有效关注程度;在服务群众,扶贫济困方面,为偏
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作用研讨
作者:周庆源 徐继鹏 段珍珍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均等化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分析了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以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培育和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农村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最后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针对农村社会组织提出了提高其服务供给效率和实现供给公平两方面的优化路径。论文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农村社会组织;优化路径农村社区服务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农民与农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重视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结合我国农村现阶段发展,发挥独立于政府权力之外的农村社会组织这个权力中心的力量,对农村社区服务供给事业将有重要意义。1农村社区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服务也称作农村公共服务,学者张云开认为能有利促进社区农业发展和提高社区农民福利的公共服务,都是现阶段农村社区应有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民培训、就业服务、农业
试析农村社会组织成长问题之思考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公共空间,需要在四个纬度上形成合力:一是国家权力应从乡村适度退出;二是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自主性成长的内生空间培育;三是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四是为农村社会组织成长提供法律保障。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成长问题;内生空间农村社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是实现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发展和壮大农村社会组织不仅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而且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转型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快速发展,需要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内生空间,公共空间越大社会组织发展的前景就越好,功能就愈凸显。那么,如何拓展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内生空间呢?本文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的前提:国家权力从乡村适度退出就理论而言,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是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中国乡村社会来说,我们需要探讨的问
关注并加强新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
新社会组织是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它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组织形态。2002年以来,我国的新社会组织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截至2007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超过38.69万个,目前,仍以10%-15%的速度在发展。就北京市而言,到2009年10月底,全市社会组织共有2.8万个。①为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档案界应关注并加强新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新社会组织的发展。一、新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应当成为档案研究的新课题“党和国家的工作延伸向哪里,档案工作的服务就延伸向哪里”。目前,新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对象和领域,新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档案研究的新课题。这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扩大社会影响。因此,档案界应当与时俱进,关注一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研究。许多新社会组织,如
浅谈社会组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类社会组织来实现利益整合和利益诉求的表达。社会组织将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载体。修补“政府失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当今社会,公民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类社会组织来实现利益整合和利益诉求的表达,社会组织逐渐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载体。请您谈谈,什么是社会组织?它有哪些特点?社会组织从其内涵上讲,主要是指那些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社会组织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向政府反映公众需求,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它具有组织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合法性、非政党性等特征以及社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基本功能。通常又被称作“第三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态,社会组织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自由竞争机制缺陷为使命而产生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则以
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
【专题名称】中国政治 【专 题 号】D4 【复印期号】2009年04期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福州)2009年1期第79~85页 【英文标题】Construction of a Social Self-Governance-Oriented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for Rural Society 【作者简介】刘义强,政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讲师。 【内容提要】 本文从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发育的历史逻辑、核心目标以及社会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深化之间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历史逻辑和根本动力在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对社会整合的需要;社会组织发育的核心目标是建构社会自治能力,形成农村社会的自我规则化机制;社会组织是农村民主制度深化的重要力量,应该形成与基层民主制度之间的联结机制。 【关 键 词】农村社会组织/社会自治/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免费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00paper.com 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9)01-0079-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内容提要: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分析
摘要: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关键词: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组织 法治功能 民主制 权力制约 Abstract: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Govern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is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have important sense to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s of dem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探析
[摘要]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社会组织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考察的基础上,立足和谐社会构建,分析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并阐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 和谐社会;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组织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根据政府委托在民间设立的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各类组织,与政治和经济组织相对应。社会组织不仅可提供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维护一定群体的利益、推进民主政治,而且还能分担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在国际上,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经济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把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
浅析社会组织管理的制度缺陷与改进对策
[摘 要]由于我国现行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着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滞后、社会组织的內部管理与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缺陷,从而导致我国的社会组织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治理问题,因而需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组织的运行规范和效率。[关键词]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缺陷所谓社会组织,从广义而言,即是政府与企业之外的其他组织;从狭义来讲,则是指政府编制之外的,一般通过提供公益服务和调整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民办社会机构,通常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等特点。根据登记注册情况,我国的社会组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分別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存在的社会组织;二是非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未取得任何登记注册的大量社会组织。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38.7万个社会组织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其中社会团体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0个,每年的资金运作规模近300亿元,是推进公益事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合法性与效力:公民社会组织在善治中的角色
作为公民社会最活跃的代表,公民社会组织(CSO)或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相比较而言,既有至关重要的优越性,也有着致命的缺陷。这些优缺点可以大略分为“合法性”与“效力”两大类。后者意指灵活性、“草根”经历和流动性,而前者则包括大众的信任、责任与代表性。自由与灵活我们知道,自由往往与创造性息息相关。非政府组织比政府机关更少受规则、传统、利益及程序的束缚,因此,它们更容易致力于社会风险投资、难以测度前景的事业和充满相当风险的工程。如果有必要,它们可以比那些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员更长时间地抵制公共舆论的压力,毕竟政府官员要更多地受到选区和选民的影响。在寻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调解相关事务的处理等问题上,非政府组织比政府及其机构更富创造性。许多自由产生于下面的事实,那就是,多数非政府组织-就其自身性质而言-是单向度(即目的)的组织,它们能够更有效地集中它们的资源来达至它们的目标,而不需更多的妥协和折衷。而一个试图获得选举成功的政治家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折衷和调停,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中寻求平衡。信任与合法性由于经
西方社会组织技术标准化趋势与角色地位的形成
技术标准化趋势是现代西方社会组织的特点,它是由技术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泛化所规定的。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看,它的出现使生活组织中的人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人逐渐让位于角色的规定,这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离的。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组织标准化技术理性的批判性分析,研究西方社会组织标准化技术理性控制下人的角色地位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出其反人性的本质,从而为知识经济时代对技术和知识的科学运用和人的发展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一、现代西方社会组织标准化技术理性的确立近代社会技术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了技术对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和增加剩余价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一方面刺激了资本家改变资本有机构成,通过扩大技术投入、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欲望,迫使所有的资本家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进生产技术,力图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企业中把技术所能带给他们的好处发挥到极限;同时,生产上的技术性要求也拓展到其他组织领域,使生产组织以外的组织都参照技术性生产组织的特点进行组织与规划,从而把所有社会组织都演变成为技术化的组织,即为技术的目的而生产、为技术的目的而进行管理的组织